当江充等人把从先期搜查的几处宫殿当中所缴获的这些东西,一起带到皇帝面前的时候,紧皱着眉头的大汉天子,听星云子详细的解说完这些蛊惑人心的东西所带来的危害,以及有可能引发的后患后,不禁勃然大怒。
皇帝发怒的后果,很严重!雷霆风暴,措手不及。因病已经沉寂了许久的皇帝发出的第一道声音,竟然是……杀人!
而且,不是一般的杀。第一批被杀的是五六位曾经受到过皇帝宠爱的后宫嫔妃美人,以及因此受到牵连的宫中值司者和有司大臣。总计百余人。
长安的百姓目瞪口呆。没有人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几乎是在突然之间,包括皇帝嫔妃在内的这么多人就葬送了性命。都是立即处斩,罪在不赦!而对外公布的罪名,仅仅是“蛊惑人心,祸乱宫禁”而已。至于到底是怎样的具体情形,却含糊其辞,并没有明确的解释。
一时之间,朝野震动。长安人谈论起来,无不色变。很多人都从中嗅觉到了巨大危机即将爆发前的预兆。深宫之中,那条困顿已久的巨龙睁开了眼睛,鳞爪渐动,它要收回自己的无上权力了。
风雨将来,博望苑中的太子殿下,有些焦躁不安的召集起他最信任的几个人,想要听听他们的意见。
其实到了现在这个时候,太子刘琚的心中非常明白,皇帝已经对他失去耐心。给他的选择超过了时限,他已经等的不耐烦了!
尤其令太子心中感到不安的是,他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能够见到父皇面了。上一次的见面,还是在皇太后丧事结束的时候。而距今这么久,他没有能够再得到皇帝的任何指示。朝政大事,任他自己做主,一直不闻不问。也许在有些人看来,这是皇帝对他的绝对信任。但太子却知道,事实绝非如此。
“太子殿下,现在陛下态度不明,而宫中忽起变故……要及早去拜求陛下召见,或者是早做一些防备才好啊!”
满面忧郁之色首先谏言的是太子少傅石德。这位老臣受命辅佐东宫已经很多年,他的意见,至关重要。
“少傅,不是我不想去求见父皇,而是去了也是白去啊!现在想见他一面,甚是困难。”
太子苦着脸,有些无可奈何的说道。在自己没有做出明确选择之前,皇帝是不会见他的。而这些苦衷,又如何对这些属从们说呢?
石德为人古板方正,让他教授太子德行方面的事还行,但要说起权谋之变,却是大为不及。听到太子的话,他叹息一声,与其他几人议论一番,都是莫衷一是。
一片迷惘当中,有人越众而出,大声说道:“事急矣!太子殿下,如今局势扑朔迷离,吉凶难测。却为何不派人疾趋城外,去向元侯讨教呢?”
望气之说,自古有之。据说世间有道术高深者,可以根据所观察的情况甄别善恶,查知祸福。
皇帝刘彻的心中早就有所怀疑。未央宫中近来发生的一系列不祥之事,再加上一些暗中的议论。都使得这位善变多疑的皇帝,目光中充满了疑虑。
只是,因为宫中的种种禁忌,没有人敢胡乱说话,更不会有人说出一些令人吃惊的言论。但今天,当星云子以无比肯定的语气说宫禁不净有人作祟的时候,便一下子触动了皇帝那根多疑的神经。
“星月师,你说的这话是什么意思?朕想听的再明白一些!”
在那双威严眼睛的注视下,星云子收回刚才看向外面的目光。他点了点头,以更加沉重的语气说道。
“陛下,我刚才又重新观望了一下,现在基本可以确定,宫廷之内有蛊惑之气存在,虽然时日不久,但已经对王朝的气数造成了一定的损害,甚至更严重的是,陛下龙体之所以到了现在这个样子,与此有脱不开的关系啊!”
风尘逐渐隐去夕阳的光芒,暮色降临,宫灯次第,皇帝的脸色掩映在一片阴影中,看不太清楚。不过,他不自然地用手指敲打玉如意的动作,却暴露了他内心的极不平静。
“真的有这么严重?你知不知道,君前妄言,可是死罪!”
“呵呵!陛下,我虽然是世外之人,却也是大汉的子民,当然知道欺君罔上的后果。我之所以直言不讳,冒着被杀头的危险也要告诉陛下事情的真相,只是为了陛下的身体健康和天下苍生的福祉,仅此而已!”
“那依你说来,未央宫中究竟是何人居心叵测,想要造成惑乱呢?”
“陛下,这个……不敢妄加猜测!陛下慧眼如炬,明察秋毫。如果有必要,派人去好好的搜查,应该会有所发现的。”
一问一答中,许多事,已经定数难逃!袖手旁观在一边静听多时的绣衣卫指挥使心中暗喜。绣衣卫这把锋利的钢刀闪现光芒的时候,终于到了!他不再犹豫,近前一步,躬身大声说道。
“陛下!卑职早就怀疑,陛下的病情来的蹊跷,一定是有人在这其中做了些什么。如今看来,果然不假!卑职愿意在此请旨,请陛下准许绣衣卫全力查办此事,一定在最短的时间内查他个水落石出。让事情真相大白于天下,也好还未央宫一个清净,给陛下和朝廷上下一个交代。”
虽然皇帝早就给过他一道口谕,但江充一直没有行动。他就是在等待今天这样的一个机会。有些人的机谋策划是与生俱来的,他们从来不会轻率的行动,只有等到时机成熟有必胜把握的时候,才会发起突然的一击。
面对着这位得力宠臣的主动请缨,心中开始渐渐怒意升腾的皇帝感到很欣慰。果然是“疾风识劲草,板荡知忠臣”啊!有这样既能干又忠心的臣子出马,他很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