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牧民一方的官员,所谓的为国为民,只是一个空洞的口号。而具体要怎样去做,做到什么程度才合格,很难有一个衡量的标准。元召非常希望,这些在某种程度上接受过他一部分思想熏陶的年轻学子们,能够从这些民生之艰难中领悟到自己肩上责任的重大,从而触动到他们内心深处的良知感。
璞玉的雕琢,需要从第一刀开始。元召可不希望,自己费了那么大力气甚至不惜动用血腥手段在天下范围内掀起的整治吏治行动,清洗了一批蛀虫,而再接任一批蛀虫。
“请元侯训示!”
名叫桑弘羊的年轻人越众而出,躬身施礼。他是这群人中的最佼佼者,当初以一个低级官吏的身份,因缘际会得到元召的特别赏识,亲自破格推荐给长安学院大祭酒董仲舒,如今学有所成,即将担任少府主官,掌管天下牧林渔泽农商税赋,可谓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职位。
元召点了点头,眼中很是欣慰。这一批总共二十几位即将走上不同岗位的青年才俊,都是经过严格考核精挑细选的德才兼备之人。由他们填补前段时间的朝堂空缺,相信一定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发挥出积极作用,令整个局面焕然一新的。
“如果要我说,这世间没有什么神仙救世主,也没有什么普度众生的圣人大贤德……我们身份不同的任何人,首先都是一个人,每个生命都是平等的……我们每个人手头上经过自己的努力创造出的一切东西,都是属于我们自己的,理所应当有自己掌控……财产、生命、家园,任何理由都夺不走!强权不可以,天地不可以,天灾人祸,更不行……!”
苍穹深处,乌云翻滚。大河上下,浪卷风疾。元召清晰有力的声音,震响在每一个人的心头。无数人的心中砰砰乱跳,他们难以置信的抬起头来,脸上有震惊,有惶惑,有不安,更有难以抑制的欣喜若狂……。
元召深吸一口气,迎着风吹来的方向,展开双臂,似乎要迎接从看不到的地方射来的枪林箭雨。时至今日,他终于第一次当众说出他心底深藏的想法!
这振聋发聩的声音,出现在皇权至上的千年之前。有个年轻人,给整个华夏民族和这片辽阔的土地,指出了一个明确的方向。
当然,前途莫测,这更是一个艰难的选择……!
就在这个风云变幻的暮秋时分,当长安城中的各色人等纷纷登场,面临着也许是生命中最重要选择的时候,令很多人没有想到的是,本应该身处漩涡正当中的长乐侯元召,却并不在长安。
自从入秋之后的几场大雨,造成江河泛滥,在天下的许多郡县间引发水涝灾害,民间损失严重。虽然朝廷紧急发出了动员救灾的命令,军民人等齐努力,再加上物资的大量调集,有效地缓解了灾情,没有造成饿殍遍地的悲惨局面。但毕竟灾情重大,后续的一些措施不敢有丝毫的疏忽,因此,各地郡县的主官这些日子都忙坏了。责任在肩,莫敢懈怠。
与天下许多地方一样,长安附近的几个郡县也受灾比较严重。“八水绕长安”这样的丰沛水系,在平时是极为便捷的交通运输水上方式,贯穿东西,纵横南北,为长安成为天下的中心创造了有利条件。
然而,世间的事物,有利就有弊。每当遇到大雨滂沱,泾渭水系暴涨,这些环绕着长安城的大小河流便对生活在这里的民众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历史上已经发生过很多次严重的水涝灾情。那些烽火连天的动荡岁月里天灾人祸就不用说了。就算是大汉王朝最平静的岁月里,这里也曾经数次泛滥几百里,令无数人流离失所家园毁坏。
最近的一次,就发生在当今天子刚刚登基不久的时候。那一年的巨大水灾,现在有些年纪的人还记忆犹新。他们都曾经亲身经历过那种可怕的场景。水火无情,吞噬一切,当浑浊的水浪铺天盖地而来的时候,人力便显得极其渺小,几乎没有丝毫招架之力。
长安近郊蓝田县,渭河水流最大的河段便从这里穿过。在这段日子里,全县上下民众在县令大人的亲自带领下,兢兢业业积极备灾,日夜不停地巡守在百里河段上。虽然有几次小小的危险,也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但相比起其他地方的灾难性后果,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天地之间有杆秤,公道自在人心。民众的眼光都是雪亮的,护佑他们家园安全的,这次既不是上苍的恩德,也不是什么神仙帝王的点化……阻挡和化解浩浩荡荡洪水猛兽的,只不过是几条普普通通的堤坝和引水漕渠而已。
长安三县之间纵横交错,这些年来总共开通了七八条漕渠勾连。而其中规模最大引水量最多发挥出巨大作用的,当首属“龙首渠”。
这条算得上是泾渭水系第一条开通的水渠,在长安当地人的印象中,被赋予了很深的感情。他们当中的很多人,或者是他们已经逝去的父辈,都曾经在当初开挖这条水渠的时候出过力流过汗。而这些年来,更是享受到了它所带来的无数便利。
此时此刻,当雨势终于停歇,风起,翻卷着乌云,河岸北段的大堤上,几个上了年纪的老者,看着从不远处渐渐走过来的一大群视察险情的大汉官吏服饰之人,议论中便带了许多心底的感慨。
“那一年,汲黯大人和姚大人他们亲自带领着大家开挖沟渠,挑运担土,那热火朝天的场面,至今还历历在目……只是可惜,这几位大人都已经作古,物是人非,令人不胜唏嘘啊……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