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五章 皇权抉择

汉血丹心 流年书柬 3293 字 10个月前

皇帝斜倚着身子,强忍着身体的不适,看着跪在地上的太子,心情复杂。曾几何时,这个他期许以很大希望的皇子,聪明伶俐异常好学。为此,他专门给他修建了博望苑,延请天下名师有望博士来教授他各种学问。其实从那时候开始,就已经有了把他立为太子的心意。

只是随着他渐渐长大,皇帝发现他并不像自己。这么一个庞大的帝国,如果交到一个性格仁弱的接班人手里,他越来越不放心了。尤其是在现在朝中英才辈出的情况下,皇帝极不希望将来的天子成为权臣的傀儡!

“你做的好事啊!哼!这些年来,朕选拔天下杰出之士教授给你的那些帝王之术,难道你连一丁点儿都没有学进去吗?”

除了这对皇家父子之外,寝宫之内空无一人。皇帝没有丝毫的隐晦,直接就说出了心中所想。那语气中的冰冷之气,似乎连周围的空气都随着寒意重重。

没有得到父皇的命令,太子依然跪在那里,不得起来。他深深地低下头,没有接着回答。因为他知道,更大的风暴,一定还在后面。

“你……无话可说吗?自己也感到做错了是不是?哼!造成今天这个局面,你以为凭你的小手腕就能驾驭得了吗?等到天下大乱的时候,你就会知道,什么叫追悔莫及了……!”

皇帝的声音中带着恨铁不成钢的怒意,眼睛狠狠地瞪着在眼前神情有些木然的太子。如果现在可以行动,他很想拿起木杖抽他几下,也好让他长长记性。

“怎么不说话?如果你觉着自己做错了,还能……。”

“父皇,儿臣没有认为自己做错。”

有些出乎意料,皇帝的话还没有说完。太子终于直起了身子,虽然语气有些软弱,但却很坚定。

“逆子!胆敢如此说……哼哼!这等愚蠢……朕怎么能够放心把江山交给你……你,气死朕了!”

皇帝气的大喘气。他满心以为,太子只是受人蛊惑,一时冲动之下才同意了那些家伙的所为,现在见了自己的面,一定会痛哭流涕悔过自新的。却没有料到,他竟然坚定地说自己没有错!?

“父皇,切莫生气!儿臣来的时候,元哥儿特意叮嘱过,让儿臣注意您的情绪,千万不可过于激动……。”

“混账!你什么时候这么听他的话了……元召!一切都是因他而起,朕这次决不会放过他,必杀之……!”

世间之人,不管身份高低,也许只有到了病卧在床的时候,才能静下心来,真切的去想一下曾经做过的事情。

皇帝的生涯,听起来辉煌无比令人心旷神怡。但其中滋味如何?恐怕只有高高在上的这位天下至尊本人才了解的清楚吧。

皇帝刘彻已经在那儿想了大半天了。至于他想的什么,当然没有人知道。不过,整个建章宫内外的人都小心翼翼,不敢发出什么动静,怕招惹来他的无端怒火。虽然皇帝身子依然行动不便,不能离开皇后的照顾,但他终究是一言九鼎的君王,如果不小心惹怒了他,恐怕会性命难保。

谁都知道,现在这个非常时期,这位暂时失去权力的君王,看起来表面平静,内心深处恐怕有一条暴龙正在择人而噬。

除了宫中伺候的人之外,在皇帝身边随时听候吩咐的只有一个近臣,就是那位相貌俊美的董宴了。

自从昨日听完董宴的详细诉说之后,皇帝陛下就一直没有过笑脸。对待卫皇后的态度也格外的冰冷。所有人都知道是怎么回事,行动之间战战兢兢,谁也不知道接下来的局面究竟会怎样。

而这位近臣董宴的心情更是复杂。他不知道自己现在担当的是一个怎样的角色。按理说,如果太子和元召真的有什么不该有的心思,想要趁着这个机会去实现的话,应该隔绝内外消息,让皇帝什么都不知道。然后利用各种手段,把外面的大局彻底摆平之后,那就木已成舟,万事大吉了!

可是他们偏偏没有这样做。董宴使劲的揉着额头,不明白为什么会让自己能够随时通传消息,把外面的事不管大小,只要皇帝想知道的,都事无巨细的禀报。

这就很让人费解了。太子和元召到底有没有异心呢?这样的疑问,不仅仅存在于董宴的心中,更是现在许许多多人都关注的问题。

不过,不管怎么说,这次在朝堂上发生的风波真的是太巨大了。恐怕就连皇帝亲自处理的话,他也不敢有这么大的魄力。将近一半的朝廷大臣,被入狱查办。当这个消息传扬开去的时候,长安轰动,天下震惊!

虽然含元殿上的争斗,表面上的发起人是丞相公孙弘。但谁都知道,实际上真正的主使者是谁。明白前因后果之后,许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亲自主宰这件事的元召疯了!

如今天下形势瞬息百变,随着各方面事物的飞速发展,朝廷的各有司部门之间,已经感觉到十分吃力。大汉疆域辽阔,海陆通达,各种各样的新奇古怪大量涌进来,更是让朝廷显的有些措手不及之感。不管是内廷还是外廷,从天下郡县报上来的各种公文,堆积如山,简直就处理不过来。

而在这样的形势下,含元殿之变,把一半的朝廷臣子都抓了起来,接下来的局面要怎么应对呢?弄不好这整个朝廷,就要马上瘫痪了。如果真的发生了这样的情况,致使刚刚开始的盛世转为衰落,那么不管有任何的理由,太子、元召、公孙弘这些人,必将成为大汉帝国的罪人,留下千载骂名。

“做出这等事来,他们应该是无颜来面见陛下的吧……?”

秋日的长安异常清爽,建章宫庭院中的桂树散发着芬芳。屈指算来,距离重阳佳节,剩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了。董宴默默地守护在皇帝寝宫门口,一边自言自语,一边心情沉重的想着一些有可能发生的不好情况。

当听到脚步声响起时,他并没有抬头。这两三天的工夫,除了太医院的太医们在此伺候之外,并没有外臣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