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八章 山河抉择

汉血丹心 流年书柬 3271 字 10个月前

元召目光转向公孙弘。对方重重的点了点头,眼角的光芒隐约闪动。

“国家大事,非同儿戏!老夫作为三公之首,当朝丞相,本来应该在当前做更多事的……只是可惜,年老昏花力不从心矣!为了不耽搁大事要紧,今日一切决议,就以尚书大人元侯为主吧!”

丞相公孙弘特意把“尚书大人”这几个字咬的很重。为的就是提醒所有人,元召虽然年轻,但他的身份却是无比重要。他话音刚落,元召还没有说话,张汤已经厉声回应。

“丞相说的哪里话来!你既然不想做事,自然有人可以做……哪里轮得到这个年轻的小子!哼!尚书令不过是一个虚职而已,岂能主持朝廷大政?”

到了现在这个时候,张汤不再客气。他作为这一大帮人的领头人物,必须有一个强硬的态度据理力争,才能够达成自己想要的目的。在他眼里,公孙老朽,元召年轻,真正较量起来,皆不足畏也!

“大汉尚书令一职,乃是皇帝陛下亲自设立,怎么会是虚职呢?张汤大人身为御史大夫,说出这样的话来,真是可笑至极。”

下面一人,听到这里,早已忍耐不住。站起来亢声而言者,正是殿前常侍东方朔也!

东方朔曾经随行太子出征,在外人眼里,早已经打上了太子系的标签。既然开始了明刀真枪的较量,他自然不会缄默不言。更何况,东方朔与元召的关系匪浅,今天必定会全力支持。

随着他的出声,开始有越来越多的大臣站出来,分别表达对两方面势力的附和态度。

张汤大怒,正要大声呵斥。元召用力挥了挥手,下面声音渐息。众人目光中,只听他不带任何感情的说道。

“今日事,当殿决!赞同太子殿下临朝理政者,请站到左边来。想要皇太后暂理者,站到右边去……现在,就请诸位自己选择吧!”

说完之后,大汉尚书令元召左行三步,太子刘琚当面,殿中而立,目不斜视,静待结局。

大汉王朝百年以来,在这间大殿上,曾经发生过好几次至关重要的抉择。今天的这个场面,相比起来,可能比不上前几次刀光剑影的令人震撼。但在后来的所有史书中,作用却都无比的重要……!

未央宫含元殿的九龙台阶之上,正当中是高高在上的皇帝宝座。作为主宰整个天下权力的人间至高者,就是在这里指点苍生决断生死。

不过,现在这个座位上并没有人。身形有些单薄的太子刘琚站在左侧位置,虽然勉强压抑住心中的情绪,在脸上并没有表露出任何的波动。但他有些不自然的用手指紧紧捏着衣角,还是落在有些人的眼中。让人知道他的内心其实并不平静。

今天站在朝堂上的大多数人,可能都没有预料到,会有一场至关重要的选择,马上就会摆在每一个人的面前。

皇太后在前些年的时候,她和她外戚家族的势力,也曾经有过巨大的影响力。田家在丞相武安侯田玢时代,权倾朝野,跋扈长安,有许许多多的朝野人士都曾经依附其门下。虽然后来没落,但仍旧有许多暗中牵连的势力颇有渊源。

因此,当皇太后的身影出现在珠帘玉幕之后的时候,还是引起了当场的些许骚动。如果细心观察的话,会从许多大臣的脸上看到隐隐的兴奋和雀跃。

不过,元召并没有给这位太后马上站出来表演一番的机会。今天的朝堂上,必须要按照他的步骤来完成。这一点,尤其至关重要。

“皇帝陛下的病情需要休养。那么在这一段时间内,必须要有人暂时代理陛下打理朝政……既然刚才御史大夫和廷尉以及你们这些人口口声声说要请出皇太后来主持政务,那么好吧,皇太后现在已经来了……。”

元召站在大殿的中央,面无表情的看着对面那些仇视的目光。没有人知道,在他温和的言语中,有一把利剑正在胸中渐渐成型!

春秋九剑中,最厉害的其实并不是锋利无敌的赤火剑,也不是染墨,更不是鱼肠……天地冲荡,大刃无锋,诛杀奸邪,是为干将!

长久以来,其实他并没有太多的时间和功夫用在朝堂争斗和互相攻讦上。虽然明明知道一些历史的阴暗面,却只能装作视而不见。在这个皇权至上的时代,皇帝为了权术的平衡,在很多时候,是会故意扶植这些不同势力之间的争斗。但这种对皇权稳定具有最重要作用的方法,对于天下大势的发展,也是起到了极为有害的阻碍。

元召曾经考虑过很多方式,想要尽量以不流血的手段,解决这些形形色色的麻烦事。不过一直以来他都隐而不发,是因为时机还没有到而已。

现在,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终于到来了。皇帝陛下的病情,没有日时间,是不会真正清醒过来的。这个巨大的权力真空,已经可以做许多事了。

从未央宫一路而来的路上,在元召的内心深处,他已经暗中感激过上苍,给自己留出这样一个绝佳的机会。这是何等的厚爱!

大汉王朝的第五位天子刘彻,作为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皇帝,他的手腕和心机,是绝对不能小觑半点儿的。想要在他的眼皮子底下,去一天天的实现心中真正的想法,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元召这些年来,之所以小心翼翼在很多方面不敢迈出太大的步伐,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怕皇帝锐利的目光提前觉察出他内心的深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