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羽林军开始收拾残局。束手就擒者,并不知道等待自己的命运是什么。虽然他们只是听从命令,并不是积极的参与,但宫中作乱的罪名,终究难逃杀头之罪!
明日之后,连续几天的大雨,终于停了下来。宫门开启,长安市景如故。有很多人并不知道这几天当中发生的惊心动魄。他们依然如同往日一般开始自己或者精彩或者卑微的生活。
皇帝还没有醒来。元召出宫之前最后去探视的时候,发现他的脉象已经转于平稳,原先有些苍白的脸色已经开始泛出红润。种种迹象表明,最迟在日之间,他就会醒过来的。只是会不会留下后遗症……元召并没有绝对的把握。
在这个百王来朝的重要关口上,大汉帝国的皇帝陛下竟然身体有恙!虽然真实病情并没有传出宫外,但想要隐瞒的不透一点儿消息,是很难办到的事。
当前的局面,未央宫含元殿上没有人主持大局怎么能行呢?于是,围绕着这个问题,马上在朝野内外掀起一圈又一圈的波澜。
一些不同势力之间的暗中消息通道,确实沟通的很快。在并不为外人所知的情况下,有一个决定已经达成了共识。很快,有消息开始传扬开来。
据说是以御史大夫张汤为首,包括皇室老臣、廷尉、几个尚书常侍以及将近一半的朝中大臣们,提出了一个意见。他们主张,在皇帝陛下因病将养身体期间,可以有皇太后暂时代理朝政。
这个消息传扬开来,长安城中很快风声大作。许多触觉灵感的人都倏然而惊,眼看一场朝堂上的龙争虎斗马上就要开始了!
其实认真说起来,请皇太后临朝听政,这倒不是他们这帮大臣异想天开,而是早有先例在前,可以作为参考的。
不管高祖皇帝之后的吕后,还是后来的薄太后、窦太后,她们都曾经或多或少的在特殊情况下代理过朝政。既然先前有过这样的例子,那么现在请王太后代理几天,又有什么大不了的事呢?
听起来果然是理顺成章的道理。然而在许多人的心头,却并不是这么想的。时移事异,现在并不同于前朝,原因无他,太子殿下已经听政学习多年,在皇帝有病无法行使权力的情况下,他已经完全可以担起当前的责任了。
“元哥儿……我真的要从现在开始争取自己该有的权力了吗?”
已经穿戴整齐的太子刘琚,再一次有些不自信的抬头看着他世间最为信赖的朋友,把这个问过好几次的问题,又问了一遍。
那日在最后的这场秋雨中,未央宫内流了很多血。长安城内,也流了很多血。虽然这些血本来不应该流的,可是因为很多人的野心,终究还是没能避免。
一些本来应该死去的和不应该死去的,都走上了同一条归途。刀光剑影,热血翻涌。所为的也许仅仅只是因为一种对命令的遵从或者是对恩怨的报答。
这一场乱局,历经了一天一夜,最后才终于彻底平息。虽然死去了很多人,但并有对长安城的普通人造成太大的损害。
因为提前得到消息,长安令大人任宽,带领着全部府衙中人警戒了长安的主要街道。他们的作用不是抵御叛乱兵马,而是为了防备一些为非作歹者趁火打劫,节外生枝地制造出一些不该有的乱象。
这番防备还是很有作用的。果然有一些不知道什么身份的残余势力闻风而动,想要火中取栗,达到自己的某些目的。然而在长安府衙中人的及时发现和镇压中,好几处雨中燃起的火都被扑灭了。互相绞杀,双方都有伤亡。长安,却终究还是保持了相对的平静。
多少算是激起一些波澜的,是将近一千五百余九门骑兵的集体消亡。
由两三偏副将军和几名军中校尉共同鼓动起来的这些人马,当日自北城门进入长安城后,原先的计划,是长驱直入,直奔各处主要地点,掌握主动后,就算是把长安城握在手中。接下来要办的事,就容易多了。
然而他们绝对没有想到,就在他们从掌控的北门入城的同时,有另一支后发先至的骑兵,早已经自西门而来,带着凌厉无比的杀气,扑向宿命中会成为他们猎物的九门骑兵。
外面罩着蓑衣的这支劲旅,策马之间,掀起风雨,隐约之间可以看到里面的轻甲和赤红战袍。他们座骑的战马,都是来自西域和草原的纯种良驹。他们手持的刀弩,是这世间最优秀的冶炼师打造。
这样的骑兵,浑身自然带着铁血的气息。未曾看到敌人展开战斗,扑面的杀气已经令人不敢直视。他们的战马马蹄上犹自带着西域的黄沙,他们的甲胄和战刀上仍然有未曾洗去的匈奴人鲜血……今天,他们出现在长安城中,虽然只不过有五百骑,但在跟随着他们的主将以百骑破万大败过匈奴强敌的这些骑兵看来,就算有千军万马想要在长安城中发动叛乱,也不用放在心上。
这种巨大的自信,源自于取得的那一场场胜利,那种酣畅淋漓的荣誉,绝对不允许有任何持兵之众来消减半分。
赤火军天生就是一往无前冲锋战斗的。当按照不断传来的情报,探知叛军的行动路线后,五百骑安静地列好队形,等待着刚刚赶到的将军发布作战命令。
重新骑上龙马盔甲在身的霍去病,面对着那一张张仰慕的目光,她根本就懒得多说什么。长安城虽大,但跑起马来,还是太小了。在这样的战场上,并不适合于痛快的厮杀。
“走吧,遇敌之后,无需请示,各自为战,务必不要放跑一人一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