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八章 雷声渐起

汉血丹心 流年书柬 3278 字 10个月前

“没事。不用担心。对了,今天早上,有没有陛下的消息?”

素汐公主有些吃惊的看了元召一眼,见他随便的摆弄了一下碗筷,若有所思,并没有想吃饭的样子。他向自己打听父皇的行踪,这却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事。

“听说……父皇昨夜留宿漱玉宫,到现在还并没有传膳,也没有任何消息传出来。”

素汐公主所知道的也只有这么多,她并不知道元召问起这个有何用意,但她还是老老实实告诉了他。

元召有些沉默的点了点头。再次抬起头来时,没有人看到,那眼角的哀伤一闪而逝,平淡的笑容重新掩饰了他的心情。

“现在没有胃口啊,先都放在这里吧。呵呵!下雨天,适合睡懒觉……要不要一起呢?”

这般调情的话,虽然只有两个人听到,但素汐公主的脸还是一下子就红透到了耳朵边。当着这么多的人面呢,这家伙竟然……真是太可恶了!

长公主在宫中人面前可是温婉大方的淑女形象,当然不会与元召随便胡闹。虽然在只有两个人的时候任君索求……。

公主领着她的人走了。元郎既然还有心情开玩笑,料想那就不会有什么大事发生。他反正最近会一直在这里,她有的是时间随时过来。

而跟在最后的那个宫女走到门口时回头看了一眼,却见被她称作师父的人,正收起了轻松的表情,目光如炬,像是完全变了另一个人……。

正如素汐公主所说的那样,漱玉宫的宫门不知道什么原因,到现在还没有开。昨夜在此歇宿的皇帝陛下,也没有任何的口谕传出来。

大批等待的宫中护卫和总管、宫人、太监人等已经等待了许久。虽然今天并不是上朝的日子,但已经到了这个时辰,皇帝还没有什么吩咐和消息,让人不免有些奇怪。

外面的人绝对想象不到,雨势封闭的珠帘绣幕之内,此时却是另一番情景。

漱玉宫李婉玉居寝处,这位素来以美艳妖娆而著称于世的贵人,此时却有些惶恐不安花容失色。

大汉王朝的皇帝陛下,在床榻之上,昏迷未醒,生死不知。

在华夏几千年的历史上,有许多重大的事件或者是变革,往往是有不起眼的小人物所激发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作为牺牲者或者是殉道者,改变了历史进程。虽然有可能世人会记不住他们的名字,但斑斑青史,烈烈风尘,留下过的血迹,却格外的殷红。

从高祖皇帝到今天,大汉帝国的律法曾经有过几次很重要的改变。尤其是仁慈的汉文皇帝时期,因为“缇萦救父”事件,文帝特别下旨意,废除了许多不人道的刑法,在大汉律法史上留下光辉的一笔。

只不过,汉承秦制,沿用下来的一整套律法体系中,许许多多带有残酷手段的地方,并没有彻底的杜绝。很多入狱的犯人,并不是死在名正言顺的刑罚之下,而是死在了无休止的残酷折磨中。

许多年后,所有的律法研究者都认为,大汉帝国最重要的一次律法变革,就是由元公在武帝在位后期发起的对大汉律法的修订。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一部真正公平公正、闪烁着人性光辉的《大汉律例》,开始出现在世间,并且成为王朝辽阔疆域内所有人一体执行的金科玉律。

然而,极少数有人知道,促使这样重大变革发生的,正是因为当初一个人所遭受到的惨无人道行讯逼供。

那夜的大雨一直没有停歇。当天色微亮的时候,明月楼来了一个不速之客。

自从知道赵远失踪之后,一直焦急不安派人四处去打探消息的季英和主父偃,都在连夜等候。不过,突然出现的人,还是让他们感到有些意外。而他随后说出来的消息,更是让所有人大吃一惊。

“你为什么要这样做……难道不知道背叛的后果吗?”

主父偃和季英交换了一下眼神,因为对方的身份,让他们心存疑虑。而站在他们面前名叫凤九的人,并没有脱去被大雨淋湿的蓑衣,他那半边露出的脸有些苍白,回答的话却是简单而平静。

“当初我曾经追随太子,跟着元侯共同经历过西域的风砂……这个理由够不够?”

凤九在来这儿之前,心中也曾经有过犹豫和挣扎。他很清楚,自己走出这一步究竟意味着什么。他在西凤卫多年,深深的知道许多内幕和其中的可怕。但最后他还是来了。正如他说出的这个理由,很纯粹。

“好!今日之事,我们记下了!”

主父偃点了点头。他阅历丰富,从对方的眼神中早已经读懂了其中的意味。有些事并不需要多说,心照不宣即可。

送到消息后的凤九转身重新消失在雨幕中。心情复杂,脚步凝滞。他虽然不知道自己即将在接下来的激烈碰撞中会有怎样的命运,但做了自己该做的事之后,心中的愧疚还是减轻了许多。终究,那个汉子是他亲自带人抓来的。而对元召,他素来心存敬仰。

明月楼内,季英有些不安地来回走动,几次欲言又止,可是看着主父偃沉静的脸色,他又把话咽了回去。赵远和主父偃来到他这儿暂住已经有些时日了,他非常清楚这两个人在元召心目中的分量。而现在,就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赵远被人抓了去遭受生死折磨,无论有怎样的理由,他都感觉到因为没有保护好人,而心中无限惭愧。

“主父先生!现在怎么办?明月楼的人手可以随时召集起来,要不要现在……!?”

季英终于忍不住问了出来。季家虽然已经久不在朝堂,但那些盘根错节的势力之间的纠葛,却了解的很清楚。听到赵远被抓进廷尉府监狱,而且是有大汉廷尉韦吉亲自审讯,他马上就预感到了,惊涛骇浪即将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