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三章 风雷云动

汉血丹心 流年书柬 3288 字 10个月前

皇帝刘彻的语气中有着淡淡的忧虑,他并没有说出具体所指,但在场的都是聪明人,当然有几分明白他说的这些是因为什么才有感而发。

“敢问陛下,有何忧虑?不防说出来,也许我等有所排解呢。”

栾心玉神色间风轻云淡,他非常满意自己现在的地位。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朝堂上的三公九卿众位大臣,在皇帝面前也不如他现在的一句话管用。这可真是布衣卿相权倾天下了!

“朕身为大汉天子,只有把家国大事都安排的妥妥当当,然后才能安心的静修求道。只不过,这几天以来发生的事,让朕的心里感觉到有些不安啊……朕不过闭关三日,就已经消息隔绝到这种程度!呵呵,你们谁有办法,可以让朕不虞此虑?”

话语虽轻,然而从他的嘴里说出来,那就是九重天雷玉音衮衮。听到耳朵里的这几个人都在心里同时大吃了一惊。原来,皇帝心中有很深的不满啊!

有片刻的静默,没有人敢轻易接他的这个话头。不管是栾心玉、董宴还是韩嫣,都在暗中掂量着这话中所含内容的重量,猜测着皇帝的真正意思。

不过平静的几句话而已,然而这背后所想要表达的东西,可是太沉重了!帝心难测,又道是伴君如伴虎……心思急转的几个最宠幸近臣,想了又想,还是没有一个敢最先出头来对答。

皇帝看了看他们几个人,神情有些晦涩不明。栾心玉在此刻明智的选择了袖手旁观,装出一副高深莫测的模样,低垂下眼眸,不再轻易的表露态度。而董宴与韩嫣互相对视一眼,却都有些不知道怎样去理解皇帝话外之音。

一片沉默当中,董宴感觉到自己的衣袖被轻轻拽了一下,悄悄闪目观看时,却是身后的年轻随从摊开手掌在他面前。董宴心中一愣,眼中所见上面写了几个字。

“可另建亲卫,以解帝忧!”

董宴自然也是聪明机敏之辈,略一思索就明白了名叫江充的随从这几个字是什么意思。他的眼中闪现出光芒,自己怎么就没有如此深刻的体察到皇帝心思呢!

皇帝虽然没有明说,但很明显,对于未央宫最重要的依靠西凤卫,已经起了警惕之心。他多疑猜忌的性格,怎么能够容忍长安城内发生的重大消息不被全面的了解呢?这种有可能失去权力掌控的危险,是他绝对不能容忍的。即便是仅仅一次也不行!

“董宴,卿可有话要说?”

皇帝转过头来,看到了董宴脸上的异常,然后目光不经意的撇了跪坐在其身后的随从一眼,随口问道。

在那天夜里,当黎明来临之前,其实发生了好几件对后来影响深远的大事。只不过,那夜的长安,一直在沉睡,并不曾去刻意的铭记。

就如同几千年华夏历史上同样产生过不可估量作用的大事件一样,它们最先的开端和发起,往往被有意的掩盖或者是故意的淡忘……给许许多多的后世子孙留下无数扑朔迷离的迷雾。

在这三天三夜的时间里,皇帝陛下闭关静修,隔绝内外消息。负责守护西露台的凤彦之,无疑就成了最关键和最重要的人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一段时间里,他就是权力最大的人。

虽然说是在闭关不理外间朝务,但有几件对当前朝廷最重要的事,皇帝刘彻当然还是要随时听取进展的。而这个责任,就落在了凤彦之的肩上。

来长安觐见的诸王行程,还有漠北战场的对匈奴战事以及其他几件皇帝一直关注的事,凤彦之都要根据西凤卫的汇报,定时来报与皇帝知道。毕竟这样事关江山社稷的军国大事,还是不能懈怠的。

这些惯例事务,对于皇帝来说,也仅仅是需要知道而已。朝廷上下,自然有专门的有司把所有事都处理好,一般来说,并不需要他去亲自过问。因此,他并没有多花心思去想。

唯一有些意外的是,前天晚些时候,得到的那件关于长乐塬上发生意外的消息。长乐塬的重要,皇帝自然了解的很清楚。如果那块元召的封地发生什么不测,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倒是让他略微有些担心的地方。

不过,后来他听到元召已经与太子回来的消息后,又放下心来。既然他已经赶回来了,那么不管发生什么棘手的事,料想他一定会处理好的。

然而就在刚才,当他又一次听到凤彦之的来报,说是北军大营突发状况,造成了一些将士的伤亡。而且这件事,好像与元召也脱不了关系。皇帝刘彻的心中不由得十分疑惑。他有些想不明白,李璇玑和元召,这两个本来并不交集的人,怎么就会忽然发生冲突的呢?

细问之下,凤彦之却只是了解大概,并不太清楚事情的详细情况。皇帝皱了皱眉头,虽然心中有些不满,但这也怨不得西凤卫办事不利。因为从当年就有流传下来的规矩,西凤卫权力虽大,却不得插手军中。所有关于涉及到军中的一切事务,都不得干预,这也是为了防范于未然的一项举措。

西凤卫大统领禀报完了想让皇帝陛下知道的内容,其余的没有多说一句,静立片刻之后,见皇帝并没有任何指示,便依然无声无息的退了出去。有些时候,选择时机的玄妙,就在这看似简单的进退之间。

皇帝刘彻重新闭上眼睛,脸上表情并没有丝毫的波动。他的内心究竟在想些什么,没有人会猜得到。

西露台这间静室,其实就是一座小型的宫殿。此刻,陪王伴驾在此的几个人,虽然依旧是恭敬忠诚的样子,但那些闻声而起的心中波澜,早已是万丈涛天。

“果然还是开始了……!”

身穿儒雅华服的董宴在心中叹息了一声。作为多少了解一些此中内情的人之一,他虽然选择了谨慎,并没有去参与其中。但如此重大的事情,当然会一直暗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