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七章 北军营中弩箭寒

汉血丹心 流年书柬 3253 字 10个月前

想到这里,他不置可否,既没有点头也没有摇头,只是淡淡的撇了庞信一眼,然后随口对另一人吩咐去再多派些兵马巡城,防止长安城中会出现什么乱子。

庞信心领神会,他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遂退后几步悄悄的离去。李璇玑看着他的背影,心中不无得意。元召!你听说过有一句话叫做“虎落平阳被犬欺”吗?今天就让你尝尝被折辱的滋味吧!

庞信退出中军大营之后,脸上浮现出狠辣狰狞。他没有丝毫的犹豫,马上召集了百余人手,然后在他的带领下来到相隔并不远的军中临时看押之所。

北军大营东侧近邻着一座不高的山丘,九门兵马驻地便依山而建。平地之处是驻军大帐,而山丘之下两个三四丈深的山洞,便依照地势改建成了平时关押军中犯错将士的场所。虽然有些简陋,却是杯口粗的铁制栅栏铁链,坚固异常。

守卫在山洞门边的十几个军卒在明亮火把的照耀下,异常警惕的注视着四周的动静。他们奉将军亲自命令在此看护,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虽然每个人的心底都对那个安静坐在里面的背影异常好奇,但没有人敢去主动的打一声招呼。李璇玑将军的命令是,在没有他亲自下令放人之前,任何外人企图靠近,都格杀勿论!

已经大半天功夫了,这位在众人暗中窥视下的年轻侯爷,没有显出丝毫的异常。他既不慌张也不急躁,就那样平静的坐在那里闭目养神,不知道在想些什么。这让大家有些错觉,他们不是在看护犯人,而是在守护一个高贵人物的休息。

当然,作为一些普通的军中士卒来说,他们也只是在执行公务而已。至于这背后的较量,他们不用费心思去想也不敢去多想。既然将军有令,那就老老实实的在这儿看着,别出什么意外就好。

有脚步声响起,踏破了夜色的宁静。看守的军卒们循声望过去时,看到的是庞信将军领着一批人从那边过来。连忙恭敬地施礼,却见这位在北军大营权势很大的庞将军只是摆了摆手让他们退在一边。然后走到铁质的栅栏边,看了看里面的人。

“元召,你没想到自己也有今天吧?哈哈……怎么样?这里面的滋味儿可还受得?”

他本来想冷嘲热讽一番先出口气再说,却没想到一直闭目养神的元召忽然回过了头来,冲他咧嘴一笑。

“呵呵,狗腿子来了……有事儿说事儿,没事儿就滚蛋!”

庞信没想到元召身为堂堂的大汉尚书令万户侯,骂人竟然这么随便,当时就气了个满脸通红。他咬了咬牙,既然要作死,那就怨不得自己心狠手辣了。

北军大营的戒备其实并不怎么严密。作为防守长安北面门户的最后一道屏障,北军兵马在这些年来的作用,好像越来越减弱了。

不用说跟那两支异军突起光芒万丈的黑鹰、赤火骑兵部队相比,就算是和驻扎在城西细柳营的兵马比较,战斗力也是大为不如。

不过,即便是如此,这几年来北军将士待遇依然优厚,兵员编制不减反增,如果算上全部各种兵力在内的话,已经达到三万余人。熟悉内情的人都知道,之所以形成这种局面,与那位李璇玑将军有很大的关系。

作为皇帝陛下特意为漱玉宫培植的军中势力,李璇玑的强势崛起,并不令人感到意外。尤其是这次随军北征,在匈奴骑兵大肆溃败的情势下,帅领本部兵马竟也斩获颇多。奉旨回调长安之后,受到皇帝的特别嘉奖,进爵封侯,除了把九门将军这个重要的职务交给他之外,仍然统领北军,可见在皇帝心目中的倚重。

虽然在外界有各种各样不同的传言,有些甚至说得十分不堪。但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了裙带关系而走到今天地步的李璇玑看来,世间的非议完全可以当成耳旁风。只要把兵权握在手中,帮助自己的妹子达成目标,总有一天,那些侧目之人会乖乖的驯服在他们李家门下。

李璇玑在军中自然有自己的手段,纵马军营,看到部属们畏惧的眼神和恭敬的神态,他心中便油然而生一种骄纵之意。凭着当前明里和暗里的力量,是到了该逐渐开始扫清障碍的时候了。

卫青、元召之属又算得了什么!就算是卫青在军中的威名比他高许多,取得的功劳比他大,但那又怎样?任何人的荣辱兴衰,还不是凭皇帝一言而决?

就是在这样的心态支持下,李璇玑突然就动了念头,想要借着这次难得的机会,好好的打击一下对方的势力。就算是不能一下子给予重创,也要让这些潜在的对手在朝堂上不能再有寸进之功。

入夜之后,北军大营那边很快就安静下来。而九门兵马驻地来回交替出去巡城的队伍却依然没有停歇,每隔一个时辰,就会有骑兵出动。在这一段时间之内,帮助长安府衙维护好长安城内外的秩序,是他们不可推卸的责任,绝对懈怠不得。

此刻的李璇玑,卸去了盔甲,在中军大帐之中与几个心腹之人秘密商议着可能发生的情况。就连他们也没有想到,元召会那么轻易地就被带了回来。本来以为会费些周折,甚至是会发生冲突刀头见血的,然而,那个早就被他们视为心腹大患的年轻人,只不过单骑匹马走过来,对李璇玑说了一句话,然后就跟着来到了九门兵马驻地,被关了起来。

“此事与别人无关,你不要牵连任何一人!”

李璇玑想起当时元召说这句话时的眼神,心中不禁暗自冷笑。这次的目标他当然不会转移到别人身上,只要能让元召付出代价,就比什么都重要。

眼前的这五六个部将都是他绝对的心腹,是他这几年亲手提拔起来的。他给了他们功名富贵,需要的时候,自然也需要他们全力以赴。

“将军,刚才我过来的时候,看到那元召的神态非常轻松,好像对当前的困境一点儿都没有放在心上。莫非这其中有什么不可告人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