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二章 负剑袖手辨黑白

汉血丹心 流年书柬 3308 字 10个月前

李璇玑毫不犹豫,一挥手间,左侧百骑出列,直奔相隔十几丈外的元召二人。九门骑兵负责弹压长安城内外一切不安定因素,将军有令捉拿,虽然知道面对的是谁,却也无人敢于抗命。

“李将军,这么做是不是太……元侯毕竟是大汉尚书令!如此、如此……?”

长安令任宽一边擦着额头的冷汗,一边以焦急的神色看着高高骑在马上的李璇玑。他很想在矛盾还没有彻底激化之前,几方能够止步罢手。然而他却没有这种能力,只能寄希望于这位九门将军身上了。

李璇玑脸上的神色愈加冷峻,他并没有看任宽。只是淡淡地随口说了一句。

“离开了朝堂和军中……现在的元召,不过一介白衣尔!”

任宽退后了两步,不敢再说。他心中惊恐,听懂了李璇玑语气中的狠厉之意。这种层次的较量,果然不是自己所能参与的啊。

霍去病一手挽缰绳,一手持剑,凝劲于胸,轻吐一口气,迎着并骑而来的兵甲,就要放马厮杀。然而一只手轻轻的握住了她的胳膊,温和话语响起在耳边。

“待会儿自己回城,去府中告诉灵芝她们,不要担心。没什么大不了的……不过两三天的时间而已……就算是一个小小的考验吧,有些人心,正好可以识别一下。记住一点,千万不要乱杀人!”

霍去病轻轻咬了咬嘴唇,放开了龙马缰绳。然后,她看到素衣白裳的身影离开自己身边,径直前去……。

也不知道是委屈还是痛惜,在这一刻,千军万马冲杀中都没有动一下心衿的巾帼红颜,蓦然眼角酸涩,孤单的像个失去依靠的孩子。

有些模糊的视线中,她看到元召的白衣身影稍微停顿了一下,好像是与李璇玑说了句什么。然后没有再回头,随着隐没千骑簇拥中,在烟尘中远去……。

“李璇玑!不用等多久……我要一剑杀了你!”

心高气傲的骠骑将军拨转马头,向着另一个方向而去。说出的话飘散在风中,没有人听到。

很多长安人都还记得,数月之前,当日军情紧急,长乐候元召匆忙结束大婚,以一身大红吉服出长安,奔赴前线。其为国为民之心,长安市井至今令人为之嗟叹。

而今归来,人虽依旧,素衣白衫,征尘遮蔽旧容颜。西城门外,一骑当千,面对刀兵甲光。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

元召在心中冷笑,对面全身披挂的将军,他自然认得。非是旁人,正是提前赶回长安一段时日的李璇玑。

皇帝的这一手玩的很溜啊!由此看起来,不管是哪朝哪代的帝王,也不管是怎样的心胸开阔雄才大略,搞权术平衡的手段,却是如出一辙,并没有什么新鲜玩法。

等到与匈奴的最后一战结束之后,凯旋归来的卫青必然会再一次得到极大的封赏。统领着世间最强的一支骑兵,麾下数十员在战争中成长起来的青壮将领,这样的力量,在整个大汉军中,可以说是无可匹敌。

太子和皇后一系有了这样的羽翼和坚实后盾,在地位得到进一步稳固的同时,却无形之中,已经引起了皇帝目光中的警惕。虽然现在还并没有人意识到这一点,但元召早已经了然于心。

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皇帝借故把李璇玑回调长安,委以要职,提前培植他在长安城中的势力,好作为将来在军中与卫氏抗衡的另一股力量。这中间自然有不可明说的奥秘。

天下至尊皇权大位,作为这人世间山河社稷最重要的砝码,皇帝紧紧握在手中,绝不会容许任何人染指半分。而要保证绝对的安全,不管在朝堂还是宫中,蓄意坐观不同的力量之间的对抗,甚至是故意纵容,便在所难免了。

这样的法则或者是潜规则,朝堂上下无不心知肚明,但却无法摆脱。在可控范围之内,不同派系之间的臣子斗得越厉害,皇位就越稳固。而恰恰相反,如果朝堂上一派和气,大臣们之间互相包容团结,那坐在皇帝宝座上的人,手中权杖可能就很危险了。

没有人可以摆脱掉荣华富贵或者说是野心的诱惑,因此,虽然明明知道这是出自皇帝的驭下手段,却仍旧陷入其中,不可自拔。

元召冷冷的看着骑马走过来的李璇玑。漱玉宫的野望,自从那位小皇子得到皇帝的特别喜爱之后,就已经疯长的不可抑制。皇权的无情,果然连亲情都是淡薄如许残酷利用。

在军中的时候,他曾经有一次起过杀念,很想提前在很多事还没有发生的时候,杀掉李璇玑。只不过当时他犹豫了一下,又放弃了。就算是那时候杀了李璇玑,恐怕皇帝还会另找人选,这样的局面终究还会是形成,与事无补。

“元召,是你吗?光天化日之下,竟敢纵马行凶,这些朝中诸位大人都比你年长若多,你竟然如此对待他们!如果万一有个三长两短,你担得起责任吗?哼!”

李璇玑眼角眉梢满含着煞气,他虽然不如其弟李延年心机深沉,但也是行事果断之人。自从听到城门校尉派人报说大略情况,他就心中一动,预感到有可能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到来了。等到他在城门边看清眼前形式后,心中已经下了决断,今日之事,必挫元召!

看到新任的九门将军李璇玑耀武扬威的到来,而且一开口就是对元召毫不客气的指责语气。大汉廷尉韦吉等人无不精神大振,也顾不得刚才受到的羞辱了。在旁边连连点头,大肆诉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