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九章 生死允诺此身轻

汉血丹心 流年书柬 3254 字 10个月前

有鉴于在几年之前大批意图不轨者试图乘长安学院开院之际发动袭击,制造动乱。那次事态平息之后,秀鱼便对元召提出了这个建议。在长乐塬高处建造一座钟楼,铸造铜钟一座。当遇到事态危急时,可以发出紧急信号,也免得被敌人打个措手不及。

秀鱼还记得,当时元召是以可有可无的态度随便的答应了他。也许在元召心里并不认为这样的预防措施可以起到多大的作用。不过,秀鱼却不这样认为。

那座钟楼离此不远,在这样的夜里突然响起,这绝不会是有人闲的无聊,而必然是发生了难以预测的紧急情况。

就在秀鱼这四五人同时开始警惕起来的时候,牧场里的其余几人也已经从休息的地方闪现出了身影。

“发生了什么事……?!”夜色中有人急切地问道。

秀鱼打了个手势,早已经彼此心意相通多年的十几个老兄弟,都聚拢了过来。他只淡淡地问了一句。

“有敌来袭……尘封的刀,还都拔的出来吗?”

好像是一股不知从何而来的气势,蓦然之间就充满这周围。十几双眼睛在夜色中同时发出光芒。

“刀,一直都在。就算是生锈了,也照样能够杀人!”

“好!那就亮刀吧!十年了……呵呵!也不知道老夫的刀,到底还能不能够如从前那样锋利呢!”

说完这句话的老秀鱼,再也看不出一丝驼背的迹象。他挺拔的身躯,一如从前在长乐宫守卫时的模样。今夜,这群昔日的忠诚守护者,依然有着犀利的刀锋。只不过他们这最后的忠诚,不再是为了皇家,而是为了那个曾经相契于心的少年!

与此同时,敲响铜钟之后,重新拔出自己刀的季迦,如同疯了一般骑上一匹马,拼命向着长安方向而去。一边打马飞奔一边不住回头看向东南方向的季家少爷,其实他非常希望拨转马头,回到那浅滩芦苇荡旁,和自己的两个兄弟并肩作战同生共死。

然而,季迦却不能!他的身上还肩负着更重要的使命,要去长安搬救兵!来袭的上千敌人势力太大了。仅凭着长乐塬上现有的留守力量,根本就阻挡不住。

“陆浚、李陵……希望我回来的时候,你们都还活着!”

季迦擦去眼中的泪水,快马加鞭,踏破夜色,直趋长安而去。

长乐塬最西面还未得到开发的一小片草原,便是牧马场所在地。世人都知道,长乐侯元召作为最早提出加强与西域联系的人,当初最能打动皇帝的一条理由,便是来自西域几个国家的良马。

世间良驹,汗血宝马!几年之间,在西域战争取得的不断胜利中,有不少于将近十万多匹战马被运回中原。这其中,就包括几十匹纯种的汗血宝马。

也许在许多人想来,作为几次战争的策划者,元召的这块封地马场里,一定也会豢养着大量的优良马匹。不管是于公于私,他都有享受这种利益的权利。

然而,外人都想错了。这片占地广阔的马场,确实曾经繁育过许多战马。不过它们都先后被转运上了战场。英勇无畏的汉军战士骑乘着它们转战东西、追亡逐北,取得了一次又一次辉煌的胜利。

所以,现在的长乐塬牧马场里,辽阔的长草之间,除了数量极少的良马之外,也不过散养着几千匹上了牙口的老马而已。

这些马,都是从战场上退役下来的。本来它们的光辉使命随着伤病老迈已经结束,那些追随主人叱咤沙场的岁月早已经成为过往,等待它们的命运,不外乎被贱卖于奴隶人之手或者是市井屠宰场。

说起来似乎有些悲惨,然而有谁会为这些牲畜操心过什么命运之类的呢!似乎如此,本来就是天经地义,习以为常的事。

不过,那位年轻侯爷却不是这样认为的。元召曾经特别为此对随军征战的商人们发布过一道奖赏令。他明确宣布,凡是从战场上运送回来的伤残或者是不堪骑乘的战马,都可以转运到长乐塬上来。价格就照良马的市价付给。

长乐侯既然有这样的要求,对于商人们来说,钱不钱的,那根本就不是事。不过就是顺路跑腿的功夫,谁还缺几匹马的钱呢。

于是,这几年的功夫里,从各处战场上而来的退役战马也有将近过万匹了。元召把它们统统都安置在牧场中。春华秋实,岁月消磨,任其老去……。

有人据此认为,元召有些过于“妇人之仁”了。这也被一些暗中的敌人,视为他性格中可以突破的弱点。

然而,长乐塬牧场里的留守者从来不这么认为。对于他们这些人来说,历经风雨沧桑,无数的刀光剑影惊心动魄都曾经如过眼烟云……也许,只有这种人性中最可贵的“仁”,才是世间稀少的瑰宝!

随着岁月流逝,那些也曾经有过健壮躯体的战马终于不堪消磨,逐渐的老去、死亡、尘归尘、土归土……就如同看守它们的人一样。

老兵不死,只是凋零!自愿请了这个差事在牧场中消磨余生岁月的人,确切来说并不是沙场归来的老兵。然而他们,比百战老兵所经历的,还要更加复杂的多。

和那些退役战马一样,终究抵不过无情的岁月。这些当初守卫长乐宫的忠诚卫士们,现在已经所剩不多了。

其实说起来,这段时光并不算长。十余年前,窦太后仙去,他们这些尊奉文皇帝命令忠诚守护长乐宫的人,原先的归宿应该是去冷冰冰的霸陵了此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