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九章 单于夜遁走龙城

汉血丹心 流年书柬 3268 字 10个月前

有些意外,大营外的空地上虽然亮着火把,各种行军用具齐全,但空荡荡的并没有人。这让挥舞着弯刀想要大杀一阵的匈奴人不免有些失望。这些汉军胆子也太小了吧?一定是他们的夜间斥候远远的发现了匈奴大队骑兵的到来,所以回来报信之后闻讯逃窜了。

单于羿稚邪和麾下将军们并没有多想。不过既然行动已经暴露,就要加速前进了。毕竟此行的目的是突围而不是决战,这三万精锐能够完整无损带回去,就不要进行无谓的拼杀了。

各领兵将军遵照命令,大声喝令麾下骑兵踏过汉军营地,往北直行。只要越过前面的沙丘和荆棘地,汉军就算追上来,也无能为力。

几万铁骑踏响大地,如同奔雷,惊起野兽无数,它们在沙丘和荆棘丛中拼命逃窜,似乎已经预感到这片曾经的栖身之地即将会发生一场惊天大战。

黑暗中无数早已潜伏在此等了一天一夜的身影,都紧张地瞪大了眼睛。这么长时间的等待,终于等到了他们想要等的人!此战,他们要扬眉吐气,一雪几十年来被压着打的耻辱。他们要用自己的勇敢和行动证明,大汉最厉害的军队不仅只有黑鹰军和赤火军这样的骑兵,他们大汉边关守军同样也是热血男儿!

单于羿稚邪绝对没有料到,对面那个年轻的对手早已经猜测到了他下一步的行止。挖下陷阱待猛虎,设下银饵钓金鳌!一张大网早已经铺开,就等着他入彀了。

大军围困龙城,然后以残酷的手段逼杀匈奴国师张中行,就是为了激怒单于羿稚邪,留给他的便只有两个选择。要不然就是出城与汉军决一死战!要不就是突围而走,保存实力,留待复仇。

而依照单于羿稚邪的枭雄本质,他选择的一定会是后者,龙城突围逃回漠北。所以,就在黑鹰军与赤火军休息的时候,元召早已经以大汉尚书令节制诸军的权力,调集了雁门、上谷、朔方守军总共两万多人,命令他们不惜任何代价,连夜行军绕路至龙城以北指定地点秘密埋伏,执行阻击任务。

眼见着最前方的激烈大战,黑鹰军与赤火军接连取得辉煌的胜利,名传天下。但凡是军中男儿,又有哪一个不心向往之呢?如今最后的胜利眼看来到,接到这个作战任务的边关诸将简直是欣喜若狂。

什么都不用说了,以最快的速度组织起来的边关汉军将士们,像打了鸡血一样,一口气行军百里提前来到指定地点埋伏好,就等着想要逃跑的匈奴骑兵到来了。

单于羿稚邪的突围之路注定是艰难万分。因为,在他选择好的这条路线上等待着的,不仅仅是两万摩拳擦掌的汉军步卒,而且还有更大的杀招……!

汉匈之间发生在四年多之前的那场河南战役,最后以汉朝的大获全胜而告终。汉朝取得了河套草原,从那时起与匈奴据黄河为界。然后在最短的时间内,在显要位置上迅速建设起了朔方、五原等塞上三城。

这三座坚城互为犄角,相互屏障,牢牢的扼守住了匈奴骑兵南下的道路,使他们从那以后再也没有能力跨过这块重要的地域半步,就更不用说去侵袭汉朝的边关了。

朔方三城就如同是深深的扎进匈奴草原的楔子,其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显得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当汉匈战争再次爆发的时候,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正是因为这几年对河套草原的不断建设,汉朝的胜利,从开始就已经注定了。

想当年朝廷一道旨意,征发几十万流民和手工百业者远赴塞外填充人口,在此安家立业休养生息。这么多年过去,这些人从最开始的埋怨和惶恐,到逐渐适应并开始发现在这里的无数机遇,到现在为止早已经都安定下来。

黄河九曲沃野千里,河套草原最为丰盛。在朝廷颁布的许多优惠政策鼓励下,这几十万身份不同的民众与驻守在此的汉军一起,勤勤恳恳辛苦劳作,就在这几年的时间之内,把这个原先匈奴人称之为“冬季牧场”的地方,建设成了塞上明珠。

越来越多的人被吸引到这里,更有许多眼光深远的富家豪门,看到了这片地域在将来必定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想尽办法在这里打下自己家族的基础。

这片新兴的土地,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普通的耕种牧养,随着塞外资源的逐渐利用和商路的拓广,从中原地区派人过来的世家大族越来越多,各种产业制造已经初具规模。这一切的背后,当然离不开朝廷的大力支持和尚书令元召所起的作用。

其实在朝堂上,有许多大臣对于费这么大力气经营塞外的河套草原,还是有很多不同意见的。在他们看来,朝廷在这方面浪费了太多的钱财和精力,是有些得不偿失的。不过就是为了抵挡匈奴人的马蹄而建造起的几座城池而已,只要派重兵驻守就足够了,又何必去劳心劳力的费这些事呢!

不过,当他们以这样的措辞来指责这件事的主导者时,年轻的朝廷重臣没有给他们耐心的解释。元召当时只说了一句话。

“等到汉匈真正决战的时候,你们就自然明白了!”

朝堂上政见不同者明不明白,元召一点儿都不在意。只要自己预先布下的棋子,能够在最关键的博弈之战中发挥重要作用,屠龙杀王!这才是他最想看到的完美收关之局。

这一天,他终于等到了!就在今夜黎明破晓时分,利用朔方三城积蓄的力量,他要把想从龙城之围中脱身而走的草原之王围追堵截,令其插翅难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