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骑兵的冲锋速度非常快,从发现目标到开始完成半合围,然后展开攻击。二三十里的路程,在这戈壁平原上,用不了一刻钟的时间。
万马践踏,势如奔雷。后面的中军随着王令旗挥舞,暂时停了下来。几万大军如浪叠山涌,在这边列成阵势,看着那两个万人队冲向前方汉军大营方向。在所有人想来,用这两万匈奴骑兵屠灭汉军,已经足矣!
休屠王和浑邪王并马大王旗下,在他们周围簇拥着密密麻麻的军中勇士和扈从。此处地势较高,可以清楚的看到几百丈外汉军大营的所有情况。他们要亲眼看着,自己麾下的勇士们是如何绞杀汉军将士的。
两个带队冲锋的匈奴万夫长得到这个任务,自然十分兴奋。他们都是军中猛将,如今在两王亲自观战和几万大军的注视下,如果不能在最快的时间里把对面的汉军消灭,那就显得太无能了。
因此,即便是策马奔腾之际还没有看到汉军的踪影出现,他们也丝毫没有犹豫,直接下令放箭!
匈奴骑兵皆善射,这可是从小在马背上练就的真功夫。策马弯弓连续三轮齐射后,汉军大营已经被笼罩的箭雨射成了荆棘丛林。不管是人还是马,如果没有来得及跑出来的话,箭雨所及范围内,恐怕已经没有生类。
眨眼间的功夫在马上射出三支箭后,匈奴骑兵立刻举起了弯刀,在阳光的照耀下,大地如同竖起了移动的刀山,敢挡在前面的一切,眼见就会被劈裂成碎片!
草原战马的速度非常快,几个呼吸之间,就已经冲到了距离汉军大营不到十几丈外的地方,可是很奇怪,遭受了这么严重的打击,大营中的鼓声虽然停止了,可是却没有汉军士卒跑出来,更不用说骑兵出来迎战了。难道是都被射死在里面了?这不太可能吧!
不过到了这个时候,万马冲锋之下,带头的万夫长即便是心中起了疑惑,也已经停不下来了。如同卷起的狂风,呼啸的马群和雪亮的刀林就这样涌进了大营四周的范围之内。
不管里面是怎样的情况,匈奴骑兵都要踏营而过,见人杀人,把这里夷为平地。然而等到他们在马上拖刀砍翻无数帐篷的时候,这才发现,这里早已经是一座空营。不见汉军,遍布旌旗,以黄羊悬蹄击鼓,以为假象而已!
匈奴骑兵虽然已经意识到有些不妥,但还并不觉得有什么太严重。汉军耍这些花招有什么用呢?大军合围之下,他们又能挣扎多少时间!
所以当从早就埋伏在沙丘后的汉军骑兵主力蓦然出现,开始对他们展开攻击的时候,所有匈奴人还并未想到,他们即将遭受的是怎样的一连串重击……!
随着匈奴大军行止的,并不只是一个汉军士卒,还有西域许多国家派来的大臣和使者。事关自己国家未来命运,没有人敢疏忽大意。
为了在这次的汉匈大战中不被波及,他们都秉承君王的意思,随身携带厚礼来到浑邪王军中,为的是提前疏通好关系,为各自国家求得一个最稳妥的局面。
这些人都战战兢兢小心翼翼的听从着匈奴人的安排,他们被匈奴将军吩咐跟在中军之后前去观战的时候,没有人说半个不字。
大军进发,人似猛虎马如蛟龙,踏起无数烟尘。几万匈奴骑兵形成的气势,不是普通国家所能承受的。
随行之人无不脸色苍白心头剧跳,以西域任何国家的力量,恐怕都挡不住匈奴铁骑的纵马一冲啊!在现在的局势下,只要浑邪王和休屠王稍微转变一下念头,不管是哪一个倒霉的国家,都会立刻被踏为齑粉的。
此时此刻,没有人再对那支出现在西域的汉军抱有希望。不要说双方兵力相差十倍有余,就算是同等条件下,想要和匈奴骑兵硬碰硬的较量,取胜也难!
这些来自各国的人大约有百十人左右,他们被挟裹在大军行进的行列中,随在中军之后,隐约可以看到万骑簇拥之中的两个匈奴王的身影。猎猎大旗之下,如同两头真正的苍狼,率领着他们族群,向着目标扑去。
可以预见,不久之后,沙丘与戈壁之间,那些刚刚冒出绿意的草地就将被鲜血染红了。以血浇灌的草木等到来年,必将会更加旺盛。而那些血和尸骨,肯定是属于汉军的。
想到这些时,沮丧和迷茫便重新占据了他们的心头。曾经他们的君王和臣民对于汉朝开始对西部传达出的信号心怀踊跃,以为也许会有希望从此以后摆脱匈奴人的压迫和奴役,然而,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现在看来,不用等到大战过后尘埃落定,只凭着匈奴骑兵的铺天盖地,已经是彻底没有指望了。
真是可惜呀!汉朝的皇帝为什么不多派些人来呢?十万、二十万也许还差不多,区区不足万把人马就想把西域之事摆平,把匈奴势力铲除?想到出使的汉臣曾经对自己君王夸下的海口,许多人便暗暗摇头,一致认为那是痴人说梦!
一个做汉军士卒打扮的普通年轻人,也跟在他们中间,不知道是什么来历。不过既然来到这里,那一定也是服从匈奴王爷意志的人了。所有人也没有多想。
这样声势浩大的行军,对于匈奴人来说,也是为数不多。类似的情况,基本出现在以前对汉朝的几次大规模侵袭中。一般对于边境的劫掠,只出动几千以至上万人就已经足够了。几万以上的规模,已经足以破关而入进入汉朝内地。
那么这次把赤火军全部消灭以后,需不需要这样做呢?浑邪王和休屠王在出兵之前,是有过讨论的。最后一致决定,先归拢西域壮大势力,然后再图谋进攻汉朝或者是与单于羿稚邪讨价还价,谋求更大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