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态度……究竟如何呢?”
这已经是大臣们心中第三次发问了。今天的朝会,可真是一个惊吓比一个惊吓大呢!
出乎所有人意料,皇帝依然没有明确的表态。耗费了整整一个上午时间的这次朝会,竟然虎头蛇尾了。皇帝陛下把三份重要的奏章,全部留中,等待圣裁。宣布散朝的时候,留给所有人的只是心头的忐忑和无尽的猜疑……。
长安的消息传播很快,与这些事息息相关的很多人,都在第一时间便得知了事情的原委。
长乐侯府的后院暖棚中,元召正在手把手地教着少年赵过给一颗西红柿架秧。这个品种,是从西南夷十万大山中带过来的。元召虽然给它取名叫做“西红柿”,但实际上,颜色和滋味虽然差不多,形状个头却是差别很大,每一个红彤彤的柿子足有小南瓜那么大。十几天前刚刚长够身量开始成熟时,元召简直有些发懵,明明船队带回来的种子和果实和他在那个世界司空见惯的差不多,怎么自己种出来的,就变异成了这个形状?真是见鬼啊!
好在,他做菜尝试过后,感觉味道还不错。侯府中人在侯爷的鼓励下都吃过这种颜色艳红的有些吓人的东西后,惊叹为人间美味。尤其是苏灵芝已经超级喜欢上了这种红艳艳的“大果子”,听元召说还有美容养颜的效果后,简直不能再爱啦!
“……侯爷,还是不能轻视啊!这次针对你的攻击,显然是经过精心预谋的。根据宫中传过来的消息,那位老太后和漱玉宫在背后做了很大的推手……虽然你问心无愧,但天意从来高难问……!”
一身青衣白发萧瑟的主父偃,坐在暖棚一角元召特意留出来的那方空间里,此处阳光充足,一茶一盏,很是惬意。他眯着眼睛,看着眼前的满目葱茏和那个与他忘年成交的年轻人,心中有着淡淡的满足,又有着难以释怀的忧虑。
元召让赵过把那几个已经完全成熟的大柿子都摘了下来,带着青翠的绿叶。然后又摘了几种别的瓜果,把一个大竹篮里装的满满的。这些,他将有大用处。
“主父先生无需多虑这些乱七八糟的事了。小子可是头一次大婚啊!在这世间,并无别的亲人,一切还要仰仗你多多费心……所以呢,你只管坐镇侯府,把这件事好好安排周全就好。一些屑小伎俩,我自有手段应对!呵呵!”
老书生心头温暖,嘴边掠过笑意点了点头。他看着他逐渐成长,十余年来,早已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矣!
如果用一石激起千层浪来形容御史大夫张汤奏议的话,应当是非常合适的。这是一块巨石,非常大的巨石,它溅起的巨浪,必将会影响到朝野上下、方方面面。
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啊!丞相公孙弘暗自长叹了一口气,一种非常无力的感觉涌上心头。在这一刻,他竟然感觉到了心灰意冷。这样的大汉丞相当的还有什么意思呢?军事权力、任免官吏权力、经济、政法大权……什么都不能独自做主。然而一旦在这些纷纷扰扰的争斗中,出现了什么难以控制的局面,他却要首当其冲,被皇帝推出来做挡箭牌。他很怀疑,在这样的局面中,自己到底能不能支撑到安全任满的那一天。
今天在含元殿朝会上发生的事,非常明显是针对长乐侯元召的,而且这是一套组合拳,是对手想要置他于死地而后快啊!
张汤这家伙,真是吃饱了撑的啊!只要有资格站在朝堂上的人,对于今天的大好形势是怎么来的,谁心里不跟明镜似得呢?
大汉天下承接“文景盛世”的恩荫,当今天子登基伊始,就面临着千百年来最好的局面,可以说是个有福的帝王。而皇帝陛下虽然年轻,却并不耽于安乐,开拓进取,任贤使能,励精图治二十余年,到今天为止,方得百业振兴,军力逐渐强盛,开始真正的走上盛世大国的道路。
这是极其不容易的过程。身为帝王,不是只有雄才大略就可以的,只有把天时、地利、人和都占全了,才得如此。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千百年来,有几人能为之?
其实严格说起来,大汉帝国真正走上富国强兵之路,是从近十年内才突飞猛进一般开始的。但凡有判断力和良知的大臣,都不难看到和承认这一点。而如果非要寻求这背后的支撑力量的话,拨开世间滚滚烟尘,有人会恍然大悟,原来这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正是已经开始流通整个天下的商业系统!
也只有这些朝中大臣们才心中明白,所谓的文景盛世,其实只不过是朝廷为了夸耀那一点比前朝稍微强些的功绩而已。这是一种宣传的需要。在从前的认知中,只要粮食勉强的够吃,冻饿不死很多人……就可以被称为盛世。
虽然标准好像很低,然而事实就是如此。想要吃饱饭不挨饿生活稳定,在这个时代,对于天下众生来说,好像已经算得上是一种很高的奢求了。
然而,就是这么低的要求,在那些朝代里,却也极难实现。战争的烽火不绝,天气的恶劣无常,人祸与天灾,活着是如此不易!
文、景两位先帝爷,为了能让天下百姓吃上一顿饱饭,可谓是单精竭虑,付出了极大的心血。在以土地山林产出为生活保障的基本条件下,几十年的时间里,皇帝亲自下的保障农耕重视农林产业的旨意,就不下数十道之多,可谓是视为王朝的头等大事。
然而即便是这样努力,也只不过是一个名义上的盛世而已。距离耕者有其田、家有余粮、人有层衣这样的情形,还差得远呢。就更不用说其余那些想象中的盛世景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