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九章 传说蓬莱 曾借灵气三分

汉血丹心 流年书柬 3353 字 10个月前

一身青袍缓带的男子俯身在一片翠绿丛中,正在神态随和的对恭敬用本子记录的十七八岁少年说着什么。那少年面目质朴,手中运笔如飞记个不停,眼睛里闪烁着求知的光芒,恨不得把师父说的每一句话都一字不落的记住。

季家意蕴深厚交游广泛,论其所知所闻,季准也算是见多识广的人了。可是今天出现在他眼前的这场景,却打破了他素来的认知,令他心中感到极大的震撼。从他眼中看过去,这儿就是一片曾经在先贤笔记和一些传说中才想象过的仙家气象。

“……侯爷!季准不才,曾经在明月楼上,也听得酒客们谈论起过一些奇闻逸事,传说东海有蓬莱仙山,上面四季如春,奇花不败,瓜果繁盛……难道,侯爷已经把东海蓬莱的仙壤搬到自家侯府中来了吗?”

呆立片刻后,见元召回过头来对他微笑点头致意,季准忍不住心中的惊奇,脱口而出相问。这却是他心里真实的想法。

元召直起身来哈哈大笑。人对于未知的事物都抱有敬畏之心,这本来就无可厚非。等到以后大规模普及,就不会有人再感到惊异了。这几天,已经有好几种作物到了果实成熟的时候,尝过滋味之后,都还不错,这令他感到很开心。

身边带着的这个弟子名叫赵过,跟着他的时间还并不长,是从长安学院那些入读者中偶然机缘下发现的,赵过是由负责农业的大农令石宽推荐而来,元召把他带在身边之后,发现这个少年对于农耕田事的研究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于是便把他特意培养,让他逐渐熟悉这些新作物的特性,好好记录,留待以后有用。

“哈哈!二公子言重了。我本是一介凡夫俗子,哪里有那些能为呢?不过都是雕虫小技尔……。”

元召拍了拍赵过的肩膀,让他自己在这儿好好的观察记录。然后自去与季准交谈。

不久之后,完全放下心事的季准欢快的离开长乐侯府,策马而归,怀里小心翼翼的抱着一个竹篮,那里面是一篮子刚刚摘下来的成熟“仙果”。元召笑着说是给季家老爷子带回去尝尝鲜的。

“元侯连这样的手段都有……长安有人想要对他不利,必然是枉费心机矣!”

季准边想边回明月楼,打马转过街角时,却没有看到,几个宴罢而归的诸侯王公子,正被廷尉府的大批人众当街带走了。

发生在明月楼上的冲突,终归还是没有当场打起来。诸位骄矜子弟虽然酒后的情绪都很亢奋,很想要见点血,但季家的面子还是要给的。刘兴眼珠转了转,对季准打了个招呼,领着人率先走了。

以为这件事就会如此结束的季家二公子放下心来,随后又对几位诸侯王公子好好劝解了一番,说起缘由时,这几个人嘴里犹自愤愤不平。

“安国侯大婚,公主下嫁,对于皇室来说,这本来是一件极其有利的事。我们进的长安来,耳边听到的也尽是祝福之声。却没想到那几个家伙适才在这里口出不逊之词,真是岂有此理!”

“就是!这帮混蛋,打小时候我就跟他们不对付,以前回长安没少跟他们打架……这次竟然说我们来上赶子的讨好元侯,话说的那个难听就不用提了!最可气的是,他们竟然说元侯的这桩姻缘休想能成?季家哥哥,你来评评理,他们该打不该打!”

“……要我说,刚才就该狠狠的教训他们一顿……家里有个当大宗正的老家伙就了不起吗?他能管得了宗室中的不法事,难道还能管得当今天子已经亲口应允的婚事……真是多管闲事!”

以河间王公子刘东方为首的这哥儿几个也不是善茬,一个个气愤填膺吵吵嚷嚷的,大有誓不罢休之势。

季准这会儿已经弄明白了事情的原委,他一边陪着笑脸安慰着几个人,让他们继续落座喝酒,既然都是专程为祝贺元侯大喜而来长安的好兄弟,那自然是没的说,明月楼免单,尽情畅饮就是!

几位诸侯公子们这才转怒为喜,大声称赞季家哥哥仗义。他们倒不是缺这点儿酒钱,而是一个面子的问题。

安抚下他们之后,酒楼内复归于平静,所有酒客看罢热闹,议论过后继续欢饮如常。类似这样的事,本来并不算什么,明月楼中时有发生,不足为怪。

季准脸上不动声色,转身出来时,心中已经是暗自吃惊。从刚才刘兴和刘东方这些皇家子弟的争执言论中可以得知,元召的婚事好像会有极大的变数啊!

世界上的任何事都不会是空穴来风。身为季家子弟,季准很好的继承了季家人的谨慎机敏,他从中察觉出了一丝阴谋的气息。虽然尚不能确定,但把这个信息立即透露给元召知道,他觉得很有必要。

于是,半个时辰之后,单骑快马来到长乐侯府的季家二公子,就被引进了侯府的后花园,见到了正在一座奇怪形状的大棚子里小心给种植的作物打杈的元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