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编为一万骑兵的赤火军,在此处暂时安营停歇,等待着后面运送辎重物资队伍的到来。这百里的地界,就是匈奴骑兵经常出没的地方,然而赤火军并没有遇到大股的匈奴人。当然,那些游骑斥候会经常从远处飞掠而过。
汉军中的斥候小队就散布在几十里之外,双方的零星相遇、互相绞杀是不可避免的。伤亡的报告和四周形势的观察消息,随时都会接到。身为主将,霍去病虽然并不用亲自处理这些小事,但大体的情形,都会随时掌握的清清楚楚。
第一次带兵独立作战,自从踏出玉门关之后,心中的振奋情绪终于渐渐的遮盖了那些在长安对某人的情感落寞。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果然在很久之前听他说到过的那些壮丽景色,在这里终于亲眼所见。
虽然已经到了春天很久,但那春风的温暖似乎还没有吹过玉门关来。又一轮斜阳将要渐渐落下地平线的时候,甲胄生寒,将士们开始在到处燃起火把,准备宿营。
在西天最后的霞光里,站在沙丘之上远望的骠骑将军已经待了很久,一身墨甲染了淡淡的光芒,身披的战袍红的如血。良久之后,有一点黑色的影子从天际飞来,从看到身形到倏然扑下,也只不过是几个眨眼间的功夫而已,速度极快。等到收敛羽翼停在臂上,霍去病伸手轻轻替它理了理羽毛。师父元召临行前所赐的两只海东青,她看的比什么都珍贵。
海东青,有“万鹰之神”的含义。传说中十万只神鹰才出一只“海东青”,是草原极北之地族系的最高图腾,中原人标准名称为矛隼。这种鹰大多出自辽东,最俊者谓之海东青。海东青中以纯白的apot玉爪apot为上品,另有秋黄、波黄、三年龙等名目。
元召培养的十几只鹰,都是当年从辽东高丽郡带回来的,通人灵性,可以说是品种极其纯正。在这辽阔的大漠草原之间传递消息,果然十分便捷。
一个小小的牛皮卷从它的腿上被解了下来,然后顺手从马鞍后的革囊里掏出一块兽肉抛向空中,那鹰展翅而起啄在口中,一声长鸣飞上天空去了。
霍去病俊美而冷俏的嘴角轻轻扬起,最近距离内的匈奴骑兵动向已经探听明白,今天夜里,他们绝对不会想到,有一把无与伦比的绝世名剑将要出鞘,劈开西域的夜色,划出第一道闪亮的光芒!
“师父,我要开始战斗了!你……在长安可好?”
当长安城内又一轮风云渐起的时候,大汉帝国的西线和北面边疆几乎是同时响起了战争的马蹄音。
从草原上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来的消息表明,匈奴王庭早已经做好了战争的准备,动员的命令在年前就通知到了各部落,聚集起来的匈奴骑兵已经初具规模,这次据说兵力将会达到二十五万。
由此表明,早些时候元召的预测一点都没有错,看目前的形式,匈奴人甚至不用等到秋天,在春夏之交就有可能会全面发动了。
听丞相公孙弘在朝会上把这些情况说明之后,君臣人等都暗自点头,汉朝先发制人的策略是对的,尤其是这次主动出兵,两线作战掌握了先机,把主动权握在了手中,彻底改变了从前被动应对匈奴骑兵进攻的局面,可以说是两国攻守之间的一个重大转折。
西出玉门关的汉军以赤火军为主力,已经开始踏入有匈奴骑兵出没的西部草原与楼兰国交界地界,其实严格说起来,那块草原与荒漠并存的地方,其实也曾经是中原国家的势力范围,只不过随着朝代更迭,而渐渐失去了对那里的影响力。
后来随着匈奴民族的崛起,他们的铁蹄和弯弓征服了四周,西域这些接界的几个国家便都对匈奴人选择了驯服。而中原自战国纷乱以来,对这个地方影响力最大的秦国为了一统天下,挥师东进灭亡六国的同时,却已经没有足够的力量对西面的邻居们保持足够的震慑力。遂使其彻底的失去了对中原的顺服之心,开始自大甚至敌视起来。
赤火军出征以后,朝廷为了取得最大的战果,终于还是下令,驻守在阳关、玉门关一线的五六万汉军,在这次取名为“河西战役”的大战当中,全部受骠骑将军节制,无条件配合赤火军的军事行动。由此可以看出,皇帝想要取胜的决心很大,他的期望值也非常高。
大将军卫青亲自率领的将近三万黑鹰军骑兵也已经北上,在塞上三城的汉军配合下,饮马在草原九曲黄河岸边,虎视眈眈的北望,随时都有可能突进草原匈奴人的地界,给他们造成了极大的正面震慑。
可以说,北线主动出击的策略是极其正确的。因为黑鹰军的提前介入,使匈奴单于羿稚邪和王庭重臣们早就制定好的,会同西域各国集中全部兵力突袭汉朝西境的计划,不得不再次作出调整。
单于羿稚邪考虑再三,终于还是放弃了支援西部草原二王的打算,在王庭以南集合了几个部落的将近十五万兵力,不敢再轻易的分散。
经过这几年的数次交手,黑鹰军的厉害,早已在匈奴骑兵中造成了一定的畏惧心理。和他们正面交锋,现在没有任何一个匈奴将军敢说有必胜的把握。
好在,在草原西部的休屠王和浑邪王这两部的军事实力无需担心,他们联合起来,就是半个草原的力量,十几万彪悍的马上勇士全部动员,已经足够进行一场灭国之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