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董仲舒不顾这么大的年纪,亲自连夜守在旁边,终于等到第一本书装订完毕,他真真切切地捧在手中的时候,看着那封面上根据他的字体而印制上去的几个大字《诸子集成》,这位已经可称为当代学术造诣第一人的老先生禁不住涕泪横流、向天而拜!
只有真正的有识之士,才知道这样的成果出现对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未来究竟意味着什么!在他的认知中,元召这四年的时间就算什么也没干,只做了这一件事,就足已经利在当代,功传千秋了!而与这相比起来,区区朝堂上的功名利禄又算得了什么呢?
“老董啊,我的意思你没明白,我当然知道他这四年所做事的重要。可是现在,他想要干的事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可以暂时告一段落了。要想在以后的岁月里让他做更多的事,在朝堂上的位置,是绝对不能舍弃的!难道你想让他就此止步吗?哼!”
主父偃听出了董仲舒口气中对他的轻蔑之意,不禁心头有气。这老头儿只知道在书本儿里钻牛角尖,与他的脾气素来不对付,平日里还好,一旦为了某件事较起真儿来,死倔死倔的不开窍。难道自己不明白他说的那些吗?可是为了元召的将来着想,有些事必须要好好的劝他做到心中有数。
董仲舒把眼睛一瞪,他却是一直都很反感主父偃的利禄之心太重,担心他总是教导元召去追逐这些,反而会耽误许多在他看来更重要的事。正要反唇相讥,却忽听得脚步声在身后响起,随后是那个熟悉的声音呵呵笑着打了圆场。
“哎呀,清风树底,桃花落阵,两位老师倒是会享清福啊!小子却是为了你们能吃上最爱吃的这些野菜,满山坡的跑,累了一身汗呢!呵呵!”
两个人不约而同地住了嘴。这样的情形,在这几年里已经发生过无数次。互相笑着回过头时,果然看到元召正满头大汗的从远处走过来,脸上在开心的笑着。在他身后,跟着大大小小的一大帮年轻人,提着各种各样的食材,踏青出游的野餐,已经都准备好了。
“灵芝,你说他这次会跟着我父皇去长安吗?”
以来参加长安学院的落成典礼为借口,在皇后面前死缠硬磨得到同意后,提前三天就与太子刘琚溜出宫来到长乐塬上的素汐公主,悄悄地拽了拽与她携手抬着一个小竹篮的苏灵芝,充满期待的问了一句。
“这个问题嘛……我不知道!想要知道很简单啊,素汐,你现在就去自己问他嘛。嘻嘻!”
素汐自然能够听得出她语气中的奚落之意,她羞恼的伸手去往灵芝的肋下胳痒,苏灵芝最怕这一招了,忙惊慌尖叫着伸手去挡,两个人打闹着把篮子也扔了,野菜掉落了一地。
元召看了看四周忍着笑的人,感觉到头都大了些……。
赞曰:
歇马南山下,宝剑敛锋芒。
曾寄雄心与明月,谁更狂歌放。
霸业待功成,大志安能丧。
等到东风再起时,把酒青云上!
春天终于又回到了大地,终南山北坡已经都披上了绿装,山峦之间,连绵起伏的绿意映入眼帘,令人心情无比舒畅。
忙碌的日子终于告一段落,修建在长乐塬上的长安学院经过这几年时间的筹备以后,终于已经具备了元召心目中“大学”的规模。现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等到三天以后,皇帝陛下将会亲自驾临,为长安学院的正式落成典礼剪彩。
今日却是春色正好,阳光明媚。于是,当放松下来的李陵、陆浚这几个小家伙鼓捣着在元召面前提出想要去南山游玩儿一下时,本来还以为会费些周折,却没想到侯爷竟然一口就答应了下来。而且令他们惊喜的是,元召让他们组织一下,想要去的都跟着,大家来一次集体踏青。
这一下可不得了,听到这个消息后,除了他的几个弟子外,待在长乐塬上帮忙或者是因为其他原因暂时住在这儿的一帮人,便都兴高采烈的想要参加这次活动。于是,本来只不过是计划随便出来走走的事儿,便弄成了一次声势浩大的集体出游。
经过将近四年时光的沉淀,似乎是宝剑逐渐敛去了锋芒,此时少年终于蜕变成沉稳模样。他的个子虽然还并不是很高,不过是中等人的身材,但只要他站在那里,无论是在百人当中,还是在千人当中,第一眼看过去,就总是会最先关注到他的存在。
这是一种很奇怪的感觉,说不清楚是什么原因。世间有的人,仿佛身上就自带着光芒,只要他在,便是中心。这无关乎身份,无关乎相貌,唯一相关联的便是其自身所具有的气场。
元召只是随便的一身宽松锦袍,箭袖云靴,他的头发乌黑如墨,已经留的很长,虽然总是感到不方便,不过在灵芝和泠家姐妹的强烈抗议下,他终于不敢再私自剪成短发的模样。
这几年里,他回到长安的次数很少。自从参加过皇后册封的大典后,他便大部分的时光都待在长乐塬这边了。皇帝陛下赐予的那处安国侯新府邸非常豪华,占地比原先的长乐侯府大了一倍还不止,规模简直是堪比王府了,但他过去的时候并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