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四章 天下社稷 尽在袖底江山

汉血丹心 流年书柬 3253 字 10个月前

皇帝刘彻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仿佛是了却了一桩天大的心事一般。他居高临下扫视了一眼臣子们脸上的不同表情。命令殿中侍卫把那幅悬挂在御座一侧墙壁上的巨大地形图放了下来。这张集齐了宫中最优秀的画师们用最高技术图画出来的地形图,绘制在一张经过特殊处理的棉帛上,可以防潮防湿不变形不走样,可以说是这个时代最高的技术了。

这张巨大的地图,取自当初元召所献上的那几张天下地形图蓝本,按照精确的比例,有高手画师把它们完整的拼凑了起来。制成之后,被皇帝刘彻视为宫中重宝,亲自命人悬挂在含元殿九龙宝座之旁的壁上,以便于时时观看。

每次看这张图时,皇帝心中便会涌动一种特殊的豪情。这么直观的一眼看去,所有的天下山川河流、大地平原尽收眼底,这才是君临天下坐拥万里江山的气象啊!

“诸位卿家,都先好好的看看这张图吧!这就是我们大汉的河山,是高祖皇帝和那些开国先辈们给我们留下来的。这儿是长安,这是渭水……沿着这条山脉一直往北就是燕山了。而断尽燕山山脉后,就是塞上草原地界了,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匈奴人的地盘。”

皇帝伸长了胳膊,亲自指点着所说的这些地方给下面伸长了脖子的臣子们看。他的身材高大,手臂又长,挥舞之间,充满了气势。见众臣们都在认真地听着,脸上的神色显得有些茫然。他的手重重的在半空中挥了一下,然后五指伸出,猛然摁在了那帛图间。

“现在,朕的英勇将士们,把这条河的南岸以南,也就是河套草原这么一大块的地方从匈奴人的手中夺了过来,整个的踩在了脚下,成为了大汉朝新的领地!这件事你们都知道了吧?可是你们不知道的是,现在他们又给朕送来了一份新的建议。那就是……。”

说到这里,皇帝稍微的停顿了一下,似乎是要故意卖个关子,又似乎是要看看臣子们的反应。然后,这位雄心万丈的帝王又一次提高了声音,继续开始他的激情表演。

“元召和公孙弘丞相给朕请旨,要在河套草原东西一线修筑三座雄城……要求朕征发十万民役出塞上……朕的塞外雄城,要比秦始皇帝的万里长城更加牢固……!”

对于打击地方豪强、做留名青史的大事,丞相公孙弘有意,太有意了!他不用再详细的追问元召其余的措施了。眼前这个年纪不大的家伙做事素来出乎意料鬼神难测。他既然说有把握,那就一定没有问题!自己只不过是和他一起在奏报署上个名字,就有可能参与到这件留名青史的事情中,简直是太划算了。

酒意和放心的双重作用下,长安来使们都去心满意足的安歇了。散去之前,元召最后看了有些沉默的车骑将军卫青一眼。

“这次回到长安之后,我肯定会离开军中了。在一段时间之内也许会被限制很多权力……不过这些你都不用多管。和匈奴人的战争,下一次爆发的时候,将会更加的激烈。黑鹰军需要大大的扩军了。夺取河套草原后,我们得到了数万匹草原良马,这些都要利用起来。下一步就看你的了!青哥,记住一点就好,只管打仗,不要干涉朝堂政事……。”

偶尔战马的嘶鸣中,草原的夜色归于平静。火堆旁边,只有他们三四个人还在。元召平淡的交代着一些事,长安的惊涛骇浪看似已然过去,其实他比任何人都明白,这一波潮头之后,那不过是另一轮重新的开始。今夜过去,他不会再多说。卸去战甲,他要重新开始做最想做的事去了。

回到长安后注定将会大放光芒的车骑将军卫青,把手中的“墨染”剑擦好之后,轻轻的插入剑鞘中。他什么话都没有多说,只是重重的点了点头,一切默契于心,尽在不言中,朝堂纷争实非他所长。他本来就是这样的性格,如同元召相赠的这把掌中剑一样,君子厚重,如白染墨!

长笛响起悠扬的曲调,火堆旁边的小冰儿眼中闪着点点星星,她听着师父和舅舅的谈话,心中平安喜乐。不过眼角撇过正在横笛吹奏的崔弘时,心中又升起小小的不服气。自己什么都比这个“师弟”强,可就是吹不来师父制作的这种竹笛,每次想要用心学时,总是跑腔走调的,都气的在暗中掉了好几次泪了,却依然是进步缓慢。到得后来又一次,她听到元召忍着笑嘟囔了一句“噪音啊!这就是典型的没有音乐细胞嘛……。”才气急败坏的彻底放弃了孜孜不倦的学习,虽然不知道这话是什么意思,但想来自己是真的没有这方面的天分呢。

长安故梦,即将回归,不管将要迎接每个人的是无上的荣誉,还是未知的命运。他们,带着令天下人敬仰的光芒,终于要回去了……。

大汉长安未央宫,皇帝刘彻在接到从遥远北方以最快的速度传回来的奏报时,暂时停止了正在进行的早朝,在第一时间就迫不及待的一目十行看完了。然后他把这份加急的奏章平静地放到了御案上,有片刻的时间沉吟不语,脸上神色却看不出任何的改变。

底下的臣子们心情各异,都已经隐约的知道了消息,有焦急地等待,有忐忑不安,还有一些隐约的兴奋期待……不过他们所有人,不约而同地偷偷往上瞅了瞅,从皇帝脸上的表情中,却寻找不到任何自己想要知道的答案。

站立在皇帝最近处的东方朔和严助,他们都用眼角的余光偷偷的瞄过那份急报,虽然看不清楚具体,但可以知道那上面的内容很多,写得很长,因为皇帝仔仔细细的看了有好一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