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三章 应有雄城虎踞 威震草原

汉血丹心 流年书柬 3358 字 10个月前

什么?筑城?没听错吧!元召此话一出,不仅丞相公孙弘大吃一惊,就连太子刘琚和其他所有人也都有些呆愣。

“元侯,你是说,要求皇帝陛下批准在这河套草原上筑城?”

“没错,正是如此。丞相难道觉得不行吗?”

“这、这怎么可能?这不是行不行的问题,而是根本就不可能!元侯可知,这其中的难处和风险可太多了啊……。”

“呵呵,世界上没有什么不可能的事,就看能不能找到最合适的办法。丞相,不必顾虑太多,你所说的那些困难,我都知道,但办法总比困难多嘛。现在时间紧迫,先来不及多做解释了。请丞相大人在奏章中以我们两个人的名义提请皇帝陛下,尽可能以最快的速度组织人手,北出塞外,开赴到河套草原来。开展一场轰轰烈烈的冬季大生产运动,呵呵,也未尝不可嘛!”

公孙弘感觉脑袋有些糊涂,不过他看到元召虽然语气中有些调侃,但他所说的这件事不像是开玩笑的样子。不禁心中一动,难道他真的有办法克服重重的困难,在这草原上建成雄城?

“元侯,实不相瞒,这其中的困难真是太多了。大兴土木,周转运输,征发民役……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秦始皇帝筑长城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你想过没有?秦朝的灭亡与此可是有着很大关系的啊!”

“好吧!就知道你不会放心。别的你就先不用管,我只告诉你大兴土木劳民伤财是不存在的,我自会有别的办法。而征发民役嘛,当然是避免不了的。不过,这个问题也不需要操心,因为我觉得有些人可以好好的废物利用一下嘛!”

“废、废物利用?此话从何说起?请元侯明示!”

丞相公孙弘简直想要抓狂,眼前这小子说话云山雾罩的,即便他这久经世事的人也把不住他的脉了!旁边的人都竖起来耳朵,一副惊奇的模样。元召哈哈大笑,他用手朝着远方画了一个大圈,从脚下直到黄河水汹涌的地方,彷佛有一座巍峨的雄城已经拔地而起,出现在了面前。

“第一座城,就从我们所站的这个地方开始吧!丞相啊,你说我的长乐侯府好好的就被人家烧了,府中的人无故身死,难道不需要有人负责任吗?可怜的江都王既然已经寿归正寝了,可是那些参与此事的帮凶们和他们的背后势力,难道能就此逍遥法外吗?我元召一心为国,不想因为私仇而破坏了当前安定的大好局面。可是,大汉律法却不能就此估计姑息养奸纵容犯罪吧?”

听到他这样说,许多人好像明白了什么,频频点头,正该如此!小侯爷大肚能容天下事,可是那些作恶未死者却决不能让他们逃脱法外。公孙弘的眼睛也亮了起来,他的心头猛然想起了眼前这个人在某一方面恩仇必较的性格。

“大汉尚书令元召请旨,请皇帝陛下批准,先期修筑朔方、五原、镇北三城,以拒匈奴……另请命廷尉府追查长安作恶多端之豪强匪类,赴塞上筑城出力,以赎其罪!公孙丞相,我与你一起署名具奏,可有意乎?”

赞曰:

雪落长安,风过北平。这次第、万里鹏程。

烟尘未散,战鼓稍停。

醉曲中意,剑中境,关山情。

策马逐梦,谈笑风生,似仙侠、淡看浮名。

赫赫功勋,此间英雄。

揽一天云,九天月,满天星!

草原上的夜晚又来临了,熊熊的篝火在落满白雪的草地上燃烧着,一轮圆月清冷的挂在夜空。远近热闹的气氛终于渐渐安静下来。

汉军大营的庆祝活动,最后结束的很圆满。醇香的美酒,丰盛的各类美食,令将士们忘了这是在曾经两军厮杀的战场,酒到酣处,有人拔剑起舞,纵声长歌,余人刀击战甲,齐声相和。其慷慨悲壮之声,令黄河呜咽,飞云变色。

身处在这样的环境中,人的心情也变得纯净起来,各种机谋算计似乎也都暂时抛去。看着将士们都各自回营休息,只有极少数的将校留了下来,丞相公孙弘收敛了神情,侧脸望向那个刚才还在与大家一起慷慨而歌的人。

“如此看来,元侯真的是把恩怨都放下了?不会在心中纠结了吧?”

“当然!作恶的人,既然已经得到了该得到报应。我又怎么会抓着不放呢!”

“这样就太好了!皇帝陛下交给我等的两道意旨,也算是全部圆满的完成。哈哈,也不枉了老夫拼着这把老骨头千里迢迢的跑了来一趟。元侯心胸,令人佩服!”

公孙弘的感叹是发自内心的。如此棘手的一趟任务,自从出来长安他就已经在心中暗自为难了。对于能不能按照皇帝的意思,把事情摆平,他心中并没有把握。而今看到元召知道所有之后,竟然神态轻松地表示这件事到此为止。公孙弘的所有担心都消失得无影无踪,他甚至暗自庆幸,那江都王死的可太是时候了,他一死,满天乌云都散了,大家都感到轻松。真是死的好、死的妙、死的呱呱叫啊!

至于未央宫中王太后是如何的伤心,那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长乐侯为了守住刚刚夺到手中的河套草原,可是殚精竭虑的很!不仅亲自带领着在此驻守,还为了振奋士气,不惜亲自操刀为将士们宰羊杀牛烹煮犒劳。如此忠贞为国之士,又怎能受到丝毫的猜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