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于皇帝钦赐的犒赏,被分配到了每一个士卒手中。这只是随军而来的嘉奖,后面的论功行赏当然会更厚重。朝廷现在不差钱儿,所欠缺的正是这种猎猎的大汉雄风。
长河落日,大漠孤烟,雪后的残阳映照的大地如同染血的风采,一眼望不到边的平阔草原上,此情此景,格外的让人心生无尽豪情。
当远近的汉军大营到处都是欢声笑语的时候。在水之滨,这块曾经匈奴人聚集兵马从此南下的地方,一场前所未有的盛大庆祝活动开始了。
聂生心情激动的看着眼前的场面,指挥人不停的往这边运送着酒水,他感到有些后悔,自己为什么当初就没有习武从军呢?如果能加入他们多好,这样的荣耀时刻,正是每一个身为男儿的梦想。
军中将校们都聚集在这儿,享用着长乐侯元召为他们特别准备的丰盛美味。经过小侯爷之手做出来的东西,当然与众不同。除了各种肉类、烧烤野味、奶酪制品外,元召今天准备的主打菜就是,大家一起“吃火锅”。
大口的行军锅,一溜溜的排开去。用他早就调配好的大料作为锅底儿,新鲜的肉类切的厚薄合适,再加上从草原上搜集来的木耳、蕨菜、以及各种野菜等,准备好的各种食材堆得如同一座座小山儿。在这样的时节,大家围在一起红红火火的吃“火锅”就是一种最好的选择。
这些军中将士们,哪里见过这样的吃法,见那大锅中上下翻滚的各种吃食发出诱人的香味儿,公孙戎奴等人手中端着各自的陶瓷大碗有些无处下手,不知道究竟要怎么吃才合适。
看着他们的笨手笨脚,早就跟着师父在长乐塬上吃过无数次的霍校尉,不屑一顾的撇了撇嘴,招呼一声,都好好学着点儿啊,别像土包子似的。然后,在自己的小碗中放好酱料,去热气翻滚的大锅里夹了几片黄羊肉和蕨菜,轻轻地放入口中,一股热辣鲜香浑身舒爽。
她其实非常想大快朵颐,但在心中却牢牢记着师父的教导,在自己家里没形象就算了,在外面吃东西要学会优雅。嗯,就是优雅,才不要和那些家伙们一样,端着比人头还大的碗,一旦尝到了其中滋味,都两眼发红,狼吞虎咽的争抢着停不下来了!
“真是一群土包子!师父说的一点儿没错,我们回家后要开始学会过精致的生活了,自己可千万不要和这些家伙们一样呢……。”
端着自己手中的小碗,转头看向师父元召正在和丞相公孙弘交谈的身影。以百骑破万、单骑擒王的黑鹰军最年轻校尉霍去病,眉角弯成了一弯月牙,虽然依然是和众将士一样的打扮,但一闪而逝的那一抹风情,深深藏匿,却是如此的与众不同!
雪落无痕,风平静止。又一轮飞雪终于停止飘落的时候,黄河流经草原的这片草长之地,在被大汉军队占领之后,终于又迎来了一次盛大的狂欢。
这是一次真正的狂欢。烽火、杀戮、鲜血、死亡、阴谋、担忧……所有的这一切都暂时远去,现在每个人脸上洋溢着的只有欢喜和荣耀。
从长安千里迢迢星夜赶来的人们,终于放下了心头的大石,把那个谁都不愿意去承担的重担远远的抛在脑后。这样多好啊!只有胜利的庆祝和荣誉的奖赏,将士们脸上的欢笑才应该是这会儿该有的模样。
至于长安城中那位跋扈王爷的死,在这遥远的北疆,谁还记得他啊!死就死了呗,既然和大家都喜欢的长乐侯小侯爷没有什么关系,也不用有人为此为难,那么就可以把皇帝陛下的某个意旨先忘掉好了。犒赏三军才是谁都喜欢来做的事嘛!
情绪和气氛的转变,是从真正见到元召开始的。当太子刘琚和丞相公孙弘等一大帮人在卫青亲自引领下,来到后营,看到这位已经成为军中无数将士偶像的人时候,他正在一大堆各类食材中挑选忙碌着,嘴里哼着一首不知名的小曲,神态悠闲。
给他打下手的是崔弘、小冰儿、聂生还有少年朴永烈。他们在他的指挥下,正在分门别类的搬运、清洗、切块、生火、宰牛杀羊……几十口大锅一溜排开,熊熊的火苗开始升腾,热气滚滚的水浪翻腾,握惯了刀剑斩将杀敌的手,在熟练的干着这些杂活,互相说笑打闹着,竟然是兴致勃勃。
看到眼前的一幕,李敢和李广父子互相对视一眼,丞相公孙弘和凤彦之暗自送了一口气。而太子刘琚心中大安的同时则差点脱口喊出来,他艰难的咽下一口唾沫,感觉这一路已经紧张的嗓子都有些发干了。
仿佛是早已经预知到长安贵客的到来,听到身后的脚步声响起,正在按照自己的方法配制调料的那个身影转过了头来,脸上的笑容无比灿烂。脱去战甲的大汉尚书令、大司马、长乐侯元召,今年未满十七岁,此时模样,正是邻家少年。
“太子,公孙丞相,凤老、李将军……都别来无恙?一路辛苦,元召未曾远迎,多有怠慢,当面谢罪了!呵呵!”
元召放下来手头的东西,神态平和的拱了拱手,对待故人,如沐春风,从这张脸上再也看不出一丝的锋芒和峥嵘。
出乎所有人意料,大汉太子刘琚没有按照礼制说那些客套话,他直接就近前两步,伸出胳膊抱住了元召,如同真正多年未见的亲兄弟一般,伏在他耳边低声说了一句只有两个人才能听清的话。
“元哥儿,我、我终于放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