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一章 春秋义 热血行

汉血丹心 流年书柬 3218 字 10个月前

一块晶莹闪着温润光泽的玉佩托在他的掌中,虽然还没有加以装饰,但看得出这是一块上好的美玉。小五和他的父亲,都是长乐侯府中的玉匠,算得上是手工艺者。他们本来是南越人,后来来到长安,一个机缘巧合之下被收入到长乐侯府中。这几年来,他们和府中的所有人一样,都非常喜欢待人随和一点没有主人架子的那位小侯爷。

那夜大火起时,他的父亲老五本来可以逃脱的,但他惦记着替长乐侯快要做好的这块玉佩,又跑回去拿时,却遇到了追杀的人。他自知逃脱无望,用尽全部力气把这块玉扔给了已经在侯府护卫们保护中逃出府门的小五,并大声地喊了一句,让他一定要交给小侯爷元召,然后就被人用刀砍死在当地了。随后大火吞噬了那里,没有人再有机会逃出来。

想起当时情形,小五心中有无限悲凉,今夜他在此祭奠完之后,已经打算好离开长安这块伤心地,去四处另谋生路,再也不会来了。

埋骨在眼前这废墟下的父亲,想必会理解自己的苦衷吧?小五趴在地上磕了几个头之后,站起身来,一扬手臂,掌中的那块美玉落向那片黑暗中,尘归尘,土归土,自己不会带走这里的任何东西。

不知道从哪里伸出来的一只手,牢牢的把那块玉接在了掌中。随后有一道淡淡的身影出现在面前,他不知道从何而来,穿越风雪严寒,好像是刚刚赶到,又好像是一直就在这儿,从来没有离开。

脚下微弱的火光,还没有熄灭,长安城的雪花依然在不紧不慢的凋零。黑色的披风下,有人满面征尘,雪染鬓发,千里单骑踏雪而归,只为一腔孤愤,两肩担当!

那只挥刀所向曾令山河变色的手,慢慢地摊开,掌中的这块美玉,他记得很清楚,当时看到的第一眼,就很喜欢它的玉质无瑕。他把它托付给了府中的玉匠老五,让他不要着急,慢慢的用心雕刻,做一块最好的玉佩,他想送给名叫苏灵芝的阿姐,作为她的十八岁生辰礼物。

他曾经以为,大把的光阴还有的是,很多美好可以如这无瑕美玉一般在时光里慢慢的雕琢,直到成为最美的存在。可是现在,他知道自己想错了。这不是他曾经的那个世界,这里没有风花雪月,没有岁月静好。这里只有壮烈悲歌,春秋侠义,刀剑与热血!

“玉,做的很好!我收下了……。”

只不过简短的几个字,名叫小五的汉子已经如遭雷击,有些不敢相信的使劲揉着眼睛,终于渐渐的看清了那人的面容,偌大的汉子跪伏在地,泪如雨下!

江都王刘非并没有把皇帝和太后的话看得太重。这些年,他为非作歹的事还少了吗?就算是闯下过再大的祸,最后还不是不了了之。

他心中其实比谁都清楚,作为高祖皇帝同宗同脉的子孙,只要在天下大政上与未央宫保持一致,不要触犯皇帝陛下的威严,那么就算在其他事上犯下什么过错,也算不了什么大事。

帝国的法律,那都是用来规范天下百姓的,岂能加诸于皇室帝胄后裔身上?君者为君,臣者为臣,这是一道永远无法逾越的界限。

江都王并没有马上按照皇帝的话“滚”出长安回江都,因为他还有许多没有完成的事要做。

这次临时起意发动的夜袭长乐侯府事件,让他突然发现了拥有另一种力量的重要性,那就是由江湖高手游侠辈组成的暗中力量。利用这些人,可以去达成许多光明正大不能达成的目标,完成许多利用正常手段难以做成的事。江都王觉得自己手中正是缺少这样的一股力量,有必要去好好的招揽一番了。

这次虽然因为皇帝在最后关头的出手,没有达成最终目标,也没有完成宫中某些目光的殷勤期盼,这固然有些遗憾,但把元召的长乐侯府烧了,也算是出了一口恶气。

至于皇帝怎样把这件事摆平,江都王才不去操心呢。反正做都做了,元召到时候回来又能怎么样?他要是敢在皇帝已经摆明态度的前提下,还敢打上门来闹事,那才是自寻死路呢!就算他本事再大,这大汉天下也将没有他容身之地。

正是怀着这样的态度,受到皇帝严厉训斥之后的江都王刘非,不仅没有加以收敛,反而暗中联络起这次助力的几股势力,告诉他们,在自己离开长安之前,将会在城中王府召集一次庆祝活动,要与大家好好结识一下。

虽然知道这些人中,也许来历都很复杂,但他并不介意。江都王虽然喜欢的是舞刀弄棒,但他从小在宫中的时候,也曾跟着读过几天书。要说起他最崇拜的人,那就是战国四公子了。

战国四公子者,赵之平原,楚之春申,齐之孟尝,魏之信陵也!他们皆以养士千百而著称于世。在江都王的内心深处,既然这辈子当皇帝都没有指望了,那么做战国四公子这样的人物,也许才能发挥自己最大的权力。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野望,这一点不分聪明愚蠢,也不分智慧高低。江都王既然有这样的想法,当然就要往这个方面去做。眼皮子底下就有几百名这样厉害的“士”,为什么不想办法收归到自己掌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