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还有些在抵抗的匈奴骑兵看到连耶律王都被人家杀了,那还在这儿拼什么命啊?赶快跑吧,逃命要紧!兵败如山倒,一窝蜂的连骑兵带步众就跑到了左贤王作战之处。
左贤王刚刚接到消息,说是后营大乱,有汉军突袭,看着那火光大起,他心中大惊,还没有来得及分派人马去支援呢,只见有无数的匈奴败兵狼狈逃窜了过来。后面不远的烟火处,随着喊杀声震天,身披黑色战袍的汉家骑兵已经弩箭开道,漫坡遍野的杀了过来。匈奴人腹背受敌,尽皆失色。
同一时刻,提前得到细作密谍传过来消息的雁门关守军阵地上,响起了雷鸣般的战鼓。看到援军终于到来,飞将军李广汇合了所有能够调集的弓箭手,羽箭如同雨点一般开始大规模的向匈奴骑兵的方向射来。
早就挑选出来的万众敢战之士,一手执盾牌,一手挽单刀,他们冲出了坚守多日的阵地,在羽箭的掩护下,组成方阵开始向前方突进。当头遥遥领先者,一员红袍小将,梨花枪、赤火剑、龙马冠军!身后百骑相随,耀武扬威,如同尖锐的箭头,直刺前方!
霍去病本来完全可以安心的在雁门关内休养,直到这场战役的结束。作为首战开局的胜利者,百骑破万,生擒白羊王,她的功劳已经足够大。
然而,她还是率领着手下的一百骑兵来了,来到了战斗的最前线。因为在这里,她可以听到北面草原上传来的最新消息。虽然从心里她绝对放心师父元召的安全,但她还是要第一个听到他胜利的消息,稍迟一点儿也不行!
连日来的战斗,使她还有些虚弱的身体很疲惫。然而在此时此刻,透过前方千万匈奴骑兵,远些的地方,终于看到那些熟悉的黑色战袍和迎风招展的黑鹰旗帜从烟火中突然出现的时候,她的眼中绽现明亮的光芒。
龙马四蹄奔腾若飞,手中的梨花枪迎着风,硕大的红缨舒展开来,周身寒芒四射。她现在最想做的事,就是要一鼓作气杀透眼前的千军万马,向北,向北,再向北……她要去河套草原,去黄河岸边,见到他!
雁门关北八十里,汉匈大战,一日一夜烽火连天彻夜不息,第二天破晓,匈奴十万骑兵彻底失败,死者枕籍无数。耶律王授首,左贤王仅以身免。汉军雁门大捷……!
于是,就在河套和龙城的胜利消息刚刚到达长安的时候,最新的大捷急报,又随着飞骑星夜出发了。
《大汉帝国史?元公世家》记载:“……元公破龙城,走单于,以兵拒右贤王部,遮断黄河北岸,以便雁门关大战。平旦,匈奴兵至,激战至午后,大破之。右贤王部死伤殆尽,王大恚恨,自刎于乱军中,残部亡北。汉军声威大振,单于恐,去西北休屠王部,避其锋芒。元公以兵少,龙城难据守,遂退回黄河之南,守河套。后两日,雁门关大捷,十万匈奴骑兵尽没,两王一死一逃。河南战役胜,大局遂定,战后,河套草原至雁门三百里土地,重归汉土。汉匈攻守转折,自此始……。”
史书简略的叙述,自然难以让后人尽知其中的精彩,那些埋没于历史烟尘中的刀光剑影、壮怀激烈,那些金戈铁马、热血情怀,只有亲历者才能深刻铭记,口口相传于子孙后代,留下不朽的传奇。
匈奴右贤王死后,在打扫战场时,黑鹰军缴获了匈奴单于的那把金刀,元召把它赠予了聂生,以表彰聂家在这次战争中做出的巨大贡献。这把刀,元召戏谑的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做“落草”。聂生虽然不明白其中有什么大道理,但还是毕恭毕敬的请回家去,找高手匠人把这两个字刻在了刀柄上,供后世子孙瞻仰。
来自于长乐塬冶炼作坊那些一圈一圈的狼牙铁丝网,还有铁蒺藜,被黑鹰军将士们都看做了宝贝。原来这些东西在草原上能发挥那么巨大的作用!即便再勇猛的匈奴千军万马,在它们面前也难以行进,堪称在平地对付匈奴骑兵冲锋的利器啊。这次龙城之战的胜利,它们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千黑鹰军对三万匈奴精锐骑兵,付出了极小的代价,取得了最大的战果,把南下支援之敌大部消灭,余者击退。为雁门关外汉军与十万匈奴骑兵的最后决战提供了安全的后盾。可以说居功甚伟,为河南战役全胜的关键。
就在右贤王身死军灭、匈奴单于北遁重新聚集人马,意图再次南顾的同时,雁门关大战也接近了尾声。
雁门以北近百里的战场上,到处都是大战刚刚结束后的惨烈。这是汉朝这些年来与匈奴人展开的一场最激烈战斗,无论是规模还是激烈程度,都超过了从前的任何一次。
耶律王和左贤王统领的骑兵,都是匈奴人中的勇士,彪勇强悍,战斗力非常强。雁门关守军在苦苦支撑下,伤亡惨重,几乎已经快顶不住了。如果不是黑鹰军争分夺秒以最快的速度赶到,说不定就被疯狂的匈奴骑兵攻破防线长驱直入了。
雁门汉军之所以能够坚持这么久,除了受老将李广的激励死战不退外,还多亏了身体并未痊愈的霍去病在最危急的时候,领着手下的骑兵几次突袭出击,斩杀了好几名冲锋的匈奴千夫长,这才稍微挫动了敌人进击的锐气,汉军得以喘息。
可以说,卫青的两万黑鹰军来的正是时候。他们的马蹄连停都没有停,夹裹着冲天杀气直接就分左右两军杀进了敌军大营。
围攻雁门的匈奴骑兵并没有接到来自北面的消息,因此,对于身后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可以说是一无所知。眼看汉军就要坚守不住,他们正信心大增,在两位王爷和将军们的鼓动下,做着攻破雁门直趋长安的美梦。
突袭发生在匈奴前军正与汉军激烈交锋的时候,留守大营轮番休息的耶律王部骑兵,在一点防备都没有的情况下,遭受到了致命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