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臂连环弩的射程和威力虽然比匈奴骑兵的长弓要厉害,但这些善射的匈奴勇士们也不是吃素的。右贤王和手下将官们仔细的研究过,只要顶住了黑鹰军最开始的几轮弩箭攒射,进入弓箭射程之后,匈奴骑兵万箭齐发的情况下,以寡敌众的黑鹰军能够经受得住几轮打击呢?
而且,右贤王手下有好几名骑射超绝勇士,他们在草原上有一个威风的名字,叫做“射雕手”。弯弓劲弩,飞马射雕,称为草原英雄。他们的任务就是在冲锋作战中专门猎杀敌方将军校官的,屡建奇功,令人胆寒。此时围绕在右贤王战马左右,正跃跃欲试。
右贤王拔出了那把金刀,斜指向前方的苍穹,那刀柄上镶嵌的红蓝宝石在阳光下发射出耀眼的光芒,随着身边护卫们的威武大喊,万千马背上的勇士同时举起了手中的弯刀,齐声呐喊如果雷鸣滚过草尖。下一刻,万骑劲发,奔涌而去!
龙城那几座仅有的土垒高台建筑上,是相对安全的地方。名叫聂生的聂家大少爷和身边人都静静的伏在那里,这是他们第一次真正见识到匈奴铁骑的冲锋,彼此都从对方脸上看到了惊惧之色。这种气势,普通人不要说是正面对阵冲杀了,就算是逃跑恐怕都没有勇气。
然而当他们把目光转向正前方严阵以待的那千余人马时,不知道为了什么,心中忽然又安定下来。那一片黑色,肃穆而安宁,如同一面巨大的盾牌,遮挡住迎面而来的风暴杀气,只要有他们在,后面的人便无所惧怕。
看到滚滚而来的烟尘,听得马蹄声如同爆豆,胯下的战马似乎已经觉察到即将迎来的激烈交锋,鬃尾乱乍在不安的躁动,然而它的主人一动也没有动。旁边的人也都没有动,他们的目光只是紧紧的盯着敌人来的方向,计算着彼此拉进的距离。韩嫣在元召身后,手中的刀柄已经被汗浸透了,说不上是紧张还是兴奋。他相信大家的心情都和他一样,面对着匈奴最强劲的骑兵冲击,没有什么分别。
三千黑鹰军分成了三部分,公孙戎奴和张次公分别带领一军去了两边侧翼埋伏,剩下的有元召亲自领着挡在龙城正面,挡在奔马形成的怒潮涌来的方向。
马踏如雷中,冲锋在最前面的匈奴万夫长已经能够隐隐看到汉军的人马大体位置了,和上万的骑兵队伍比起来,对面的人马显的太少了,少的有些可怜,匈奴骑兵万马冲过后,有可能踩踏的他们连渣都不会剩啊!
不过为了安全起见,避免受到汉军九臂连环弩的杀伤,这位作战经验丰富的万夫长还是命令手下所有人都举起了大盾牌,以防万一。
有些出乎意料,最前面的几千匹马都已经冲过了弩箭的射程,汉军却毫无动静。战机稍纵即逝,来不及多想,许多匈奴骑兵开始腾出手来想要摸弓箭。而更有那几个身手矫捷的射雕手在飞驰的马背上已经找好了射杀的目标,弯弓、搭箭、瞄准……!
神州大地上,纵观千年史书,经典战役数不胜数。一场战争的胜利,有的时候来自于将帅的临机决断,抓住瞬息即逝的战机而取得。而大多数时候,则来自于周密的策划,在战斗开始之前,已经把胜负之机握在了手中。
元召是人不是神,在草原深处,孤军深入的情况下,他之所以凭着三千黑鹰军就敢横断龙城,狙击匈奴骑兵,是因为经过推演和布置后,自信有着极大胜算的。
就在元召袭取龙城后这短短两三天的时间里,后续的运送辎重已经到达。这是借助了燕北聂家的庞大运输力量。河南战役,这么重要的一次汉匈决战,没有后备支持怎么能行呢。
不论是征伐辽东还是兵进草原,聂家都动员了全部所能影响的力量,给予了黑鹰军最大的臂助。此事与利益无关,与功名无关,这是聂壹对元召的肝胆相照。当然,元召也绝对不会让聂家和他们的追随者吃亏。
黑鹰军一路的逐杀,使得草原东南部这一带已经暂时不见匈奴人的踪影,他们都远避黄河以北,这就为后面运送辎重的队伍提供了最好的条件。从内地通过运河船队转运到燕地的各种物资,由聂家的马车队伍随后紧跟黑鹰军将士行军路线,送至此处。
站在元召身后的聂家大少爷聂生心情异常激动。他预感到今天有可能会亲眼目睹一场大场面了。如果由自己亲自押送来的作战物资在这场大战中发挥作用的话,那就太值得夸耀了。
马车队伍里的那些东西他并不知道是干什么用的。聂生虽然满心好奇,却不会去问。不仅是他,所有人都严守聂壹定下的规矩,对于事关黑鹰军中机密之事,不许探究一字。不过,这并不妨碍聂生和许多人一样,对黑鹰军必胜怀有极大的信心。
聂生自告奋勇的帮助黑鹰军骑士们布置好了战场之后,就遵照将军令带领着大家躲到了后面龙城之内安全的地方去了。他们满怀激动的等待着,屏息凝气目不转睛,风雷激荡的铁血时刻即将到来!
接受了匈奴单于羿稚邪亲手赐予金刀的右贤王,也就意味着领受了必胜的使命,而且他必须胜利!胜则金刀加身,荣耀无极,败则无退身之地,当以此刀自裁谢罪!
右贤王从来没有考虑过败兵的后果,那不是他应该考虑的问题。三万铁骑在手,当纵横草原无敌,区区汉朝来的孤军一旅,岂堪一击!
在许多未曾与匈奴人真正交过手的汉朝将军眼中,也许他们认为,这些野蛮的家伙只会横冲直撞的冲锋掠阵,凭借着马力和勇力取胜。如果这样想,那就是大错特错了!匈奴人这么多年来能够叱诧风云横扫周边诸国,自然有值得令人敬畏的作战手段。
狼群之所以能够称霸草原,坚忍残暴只是它们的一个方面,而另一个方面,就是狡诈多疑。而这些也恰恰如同匈奴人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