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城周围不到一千可以作战的匈奴骑兵力量,怎么会是三千虎狼之师的对手呢!更何况对方是带着百倍的胜利信心,夹裹着一路的风尘,如同一支利箭狠狠的射来,兵临城下,不堪一击!
拼死抵抗的匈奴骑兵,如同飘零的败叶一般纷纷坠落在地,然后被马踏如泥,生命的消失在这一刻轻如鸿毛。火光之中,黑鹰军几个校尉按照各自的分工,从不同的方向突破外围的粗木栅栏,带领着自己手下的黑鹰骑士们进入了匈奴王庭在南部草原的所在地,展开了无情的杀戮。
在冲锋之前,所有的黑鹰将士都接到了元召以汉朝大司马名义发布的将令。
“兵进龙城!此战,旨在立威慑敌,故军法无忌,杀伐在己!速胜。”
在大汉军中,这样的命令,从来没有一个领兵将军敢发出来。军法无忌啊……!也就是说元召已经准许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去作战,只要以最快的速度取胜,对敌人不管用什么手段、杀什么人、杀多少人、是不是有违反大汉军规的地方,他都替大家扛了!
在这样的一道命令下,黑鹰军三千骑兵,从公孙戎奴、张次公、韩嫣以下,直到每一个冲锋的士卒,便都化身成了一只只的猛虎,人人奋勇当先。烈焰雄心与汉匈世仇,刀头染血杀戮无算!今夜的这场惨烈屠杀,必将成为匈奴人心中永远的一次可怕回忆。
元召之所以这样做,自然是有其目的的。从打算与匈奴人交锋开始,他就定下来一个基本准则,并把它作为汉匈交战的目标,那就是要“更快,更准,更狠”!
他不希望这场战争成为一场举国参与的国战,更不希望它拖上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大汉帝国经过辛苦发展逐渐将要迎来的盛世,绝对不能因为这样的一场战争而停止前进的步伐或者毁掉。所以他从在真番国活埋那五千匈奴骑兵开始,就是要用这种残酷的手段来深深的震慑匈奴人的内心,让他们感到害怕感到颤抖,直到彻底的屈服!
在野兽的世界里,狼是一种坚韧而残暴的动物,它们好像从来没有被猎人驯服过,所谓“狼子野心、狼性难改”也。但元召想要驯服这只草原上的苍狼,让它乖乖的成为大汉帝国的看门狗……就从这次的龙城之役开始吧!
大单于羿稚邪逃亡了大半夜,在天亮以后好不容易摆脱了身后的追兵,进入了右贤王的势力范围。忠诚而勇敢的飞火勇士和王庭侍从们有许多在这一路逃亡中舍弃了自己的生命,为大单于争取到宝贵的时间,这才保住了他和身边一小部分近臣的性命。
当得到消息的右贤王匆忙组织起部落内几万大军,终于接应到单于羿稚邪后,在重兵保护下已经安全了的草原之王,环顾了一眼狼狈不堪随着他逃出来的不到百余人,素来心肠刚硬的他也不禁悲痛莫名。他转身摘下了自己的金刀,双手高高举过头顶,对恭候听令的右贤王咬牙切齿一字一句的发布了命令。
“今日龙城之辱,誓难罢休!右贤王,我以草原大单于可汗的名义赐予你此金刀,令你在今日天黑之前调集附近所有人马,兵发龙城,诛杀元召,报仇雪恨……!”
赞曰:
山河辽阔,草原碧落、万里澄澈。
玄甲雕鞍驰射,孤鸿掠影,勒石铭刻。
草木焉能瘦马,怅英雄豪杰!
放眼看、千岭衔霞,暮落胡天似啼血。
梅花误作黄昏雪,倩谁知、傲骨超奇绝。
凋零不肯争艳,犹不怕,朔风凌冽。
袖底烟云,半壶烈酒寄托明月。
且任我、纵横叱咤,捷报传宫阙!
当草原上的朝阳又一次升起来的时候,燃烧了大半夜的战火,终于渐渐的熄灭。元召立马在龙城最高处,听着麾下将士们的欢呼声,他的脸上露出平淡的神色。他此刻所想的,不是胜利的喜悦而是即将迎来的更大挑战。这次虽然突袭龙城成功,取得了巨大的收获,但并没有捉到匈奴单于羿稚邪,接下来黑鹰军将要迎接的,必然是匈奴人疯狂的反扑,如果不做好万全的应战准备,恐怕很难抵挡得住。
龙城其实不是一座城,起码不是汉人眼中的那种雄城,如果确实要称呼它为城的话,那只能说是一座帐篷连成的城池。
虽然也有几处零星的建筑,但那只是用来供单于可汗和贵族们祭天所用的,连绵不绝的,还是匈奴人用来所居住的帐篷,高大宽敞成百上千,成为一处重要的匈奴人聚集居住地。不过现在眼前所见,这些帐篷已经被焚毁了一大半,夜来大火过后,只留袅袅青烟,飘荡在空气中。
这把火自然是黑鹰军放的。自从元召在几次战斗中利用火攻取得意想不到的战果后,这种作战方式已经被黑鹰军将士们熟练掌握。匈奴人居住的帐篷,却正是火攻的好目标,用这样的简便方法首先发动进攻,可以达到极大的威慑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