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含着深情的话语中,皇帝亲手解下了身上的黑色貂裘,交给了身边的侍卫,让他马上去办理此事。四周之人无不感佩,连同巡守的羽林军将士们一起躬身拜倒在地。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大汉军万胜、万胜、万胜……!”
雄壮的声音振动汉家宫阙,落雪纷纷,人心热血。转身走进大殿内的皇帝刘彻很是满意这种效果,他的嘴角泛起淡淡的微笑,自言自语的说了一句。
“小子,朕就借用你的威风收买一下人心,只盼你真的能取得万胜,莫负朕心啊……!”
几千里之外的元召这个时候自然不会听到皇帝的念叨,钦赐的貂裘,也还穿不到身上。不过这个时候,他和所有黑鹰军将士一样,身上感到的不是冷,而是热血在沸腾!
无论他变成什么样的人,也无论他现在的身份与前世的身份有何不同,但跳跃在胸膛中的那颗心,历经千年,依然与从前一样。
此身无悔,入我华夏,佑我故土,初心未变!
面对着一支真正的百战匈奴骑兵,看着彼此间越来越近的马头,元召收起发射完毕的九臂连环弩,拔出了汉刀。紧紧跟在他后面的韩嫣等三百多黑鹰骑士,也都放下了面甲,开始冲锋。
黑鹰军的战马,都是终南山马场里喂养的来自西域与草原的马匹,经过与大宛汗血宝马改良后的品种,比起匈奴骑兵的战马,更加健壮耐力更强,爆发力也更加强劲。在马上骑士的驾驭下,狂奔向前,虽然只有几百骑,却气势非凡。
匈奴骑兵在部将们大声喝令中仓促应战,本来就有些准备不足,他们涌出朴家集时,西风夹杂雪花扑面,正处在下风口上,有些人眼睛都睁不开了。刚要加速冲锋,一轮一轮的弩箭就平射而至,最前面的几排几乎就没有幸免的,人仰马翻之下,一阵大乱,更加阻碍了大队骑兵的提速。
骑兵对冲,一个至关重要的取胜因素就是马速,万马奔腾的局面之所以无可阻挡,就是这种高速疾驰下夹裹带起的气势令对手生不起抵抗的勇气。以前是匈奴人占有这种优势,然而今天,他们也终于体会到了面对强大对手的胆怯和害怕……!
匈奴骑兵队伍暂时冲不起来,元召岂肯放过这个良机。黑鹰如飓风转瞬即至,纵马入阵,杀声大起!今日全力突击,势必把匈奴人全歼于此!
大汉的长安城,也开始落雪了。飘洒的雪花笼罩了整片巍峨的宫阙,灰瓦朱栏,楼阁亭台,皆是银白。
皇帝刘彻今天难得的好兴致,早晨起来练了一会儿剑,感觉神清气爽,看着外面的小雪景致,心中若有所思。
昨夜他在建章宫过夜,卫子夫侍寝的时候,两个人谈论起即将在元旦之日举行的封后大典,就要成为大汉皇后的卫子夫有些忧心忡忡的说了一句,太子刘据去辽东这么多天了,也不知道身体情况如何?这些年来从来没有离开过她的身边,自然是十分挂念。
对于这样的事,皇帝的心中却并不以为意。要想成为合格的王朝接班人,不多多加以磨练怎么能行?养在温室中的花儿是经不得风雨的,自己辛辛苦苦开创出的大好局面,可不希望将来交到一个只会坐享其成的皇子手中。
更何况,他这次派太子跟随东征,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其中大有深意。
皇帝刘彻是个非常善于洞察人心的帝王,在执政过程中,他驾驭群臣手段之高,可不是只凭了皇帝的权威这么简单。在他不动声色地观察中,每一个他所重用之人的性格优劣、处事表现、长短之处,他都掌握得清清楚楚。因此,他才用起人来得心应手、放心大胆。
无论是多么善于伪装的老臣,在这位皇帝锐利的双眼中,也无所遁形。他有这种自信,也有这种能力,可以把握住每一个人的心思,委人任事。
不过凡事都有例外,在满朝群臣之中,有一个人,他却始终没有看透。那就是朝堂上最年轻的大臣,尚书令元召。
皇帝虽然在天下人面前,从来都是自诩为天子,即秉承天意的上天之子。但在刘彻的内心中,他清楚地知道,自己没有那么神,在他没有登上这个宝座之前,同样只是个普通的凡人。
为了取得最大的权力,实现心中的野心和抱负,也为了凡事都做到最好,在这背后究竟吞下了多少苦涩,只有他一个人知道而已。为了今天的地位,他可以冷淡亲生母子之情,可以背叛青梅竹马的爱情,更可以扼杀一切世间温情。
有很多时候,他几乎就要相信,当初这少年刚刚出现在长安时,流传的那个传说是真的。元召就如同是已经逝去的老祖宗亲口所说的那样,他是先皇文帝从上苍为大汉求来的祥瑞。
如果不是一直以来元召所做出的一切,都是无私的为大汉付出和贡献。皇帝刘彻不知道自己会怎样对待这个少年,这样的近乎妖孽之人,有时候仔细想想,是很可怕的。
在最初的几年时间里,皇帝曾经派出大批的人手,细致的去排查过他的出身和来龙去脉。但是很奇怪,动用了那么庞大的力量,也查不出他的丝毫来历。元召就如同是突然就出现了在这世间,无根无源,没有亲人,没有关于他的一切最初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