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水滔滔无尽东流,风清月白,一片倾心的女子静静看着神采飞扬的少年,心中柔情无限。水路虽长,只盼就这样走下去,良夜相伴,没有尽头。
“这……这些船就是?元召那厮就在这船上?”
天渐渐亮了,朝霞之中,遥远江岸边的一片山石上,一群赶路的行者停下了脚步,遥望着江心那三十几艘大船,眼中有些难以掩饰的吃惊。
“没错!这就是从长乐塬出发的那只船队。不仅元召在船上,未央宫中的小太子也在上面。呵呵,这次可真是一箭双雕!”
说话的是一个高瘦的老者,脸色阴鸷,眼中的光芒令人心寒。他便是这一行三十多人的首领,隐门高手夜无寻。
“师叔,不知道消息是否可靠?那太子据说才十三四岁,汉朝皇帝怎么会放心让他出宫呢?”
身边的一个汉子有些不放心的问了一句。却被那老者夜无寻厉声打断了。
“不相干的事,休得多问!只要好好的听命行事即可。难道忘了门中的规矩了吗?”
听到他的责斥,那人连忙拱手应是,闭口不敢再问。隐门历来行事诡秘,其中规矩惩罚之严厉,超出外人想象,门下弟子无人敢于轻犯。
夜无寻冷冷哼了一声,这次行动以他为首,面对着元召这样的强劲对手,自然要处处小心。太子刘琚微服出宫的消息,是从未央宫中的某位贵人那里传出来的,来源属于绝密,知道的人越少越好,这也是对弟子们的一种保护。
“走吧!既然已经追上了他们的行踪,便抓紧赶路要紧。等到了真番国土地上,那时候再寻机一决生死,以报少君师侄和一众门下弟子的血海深仇。”
夜无寻打个手势,率先起身而去,其余人紧跟在后,刀剑与行囊微微的撞击声响,片刻之间都隐没在石后林木中。
上次被元召杀死的李少君和楚玉都是隐门的嫡传弟子,得到他们的死讯后,门主和几位长老大怒,既心伤弟子之死,又恨元召坏了他们多年策划的大计。因此,元召的名字,从此就被列入必杀榜中。
这次九州隐门得到元召离开长安的消息后,立即就发出了必杀令!传令分布在各地的精英人物组成五六支分队,沿江探知元召行踪,一有机会就诛杀之。夜无寻这些人只不过是其中一部分而已,只是元召一直在船上,他们没有机会接近。
千里大江,一路顺风而行,离开长乐塬三日后,搭载了一千黑鹰军的这支船队,终于来到最下游的入海口附近。此处江水湍急,江面最为宽阔,几百艘大小不等的战船在前方已经遥遥在望矣。那自然就是以淮南王为首的六家诸侯势力组成的联合舰队了。
令元召有些意外的是,看着逐渐驰近的对面首船上,当先一人全身戎甲,在众护卫的簇拥下,正笑眯眯的看着这边的情形,正是淮南王刘安本人。看这幅架势,他竟然是要亲自随船出征?
大江发源自西部高原,浩浩荡荡从巴蜀三峡而出之后,平江阔野一望无垠。而且越往下游,越是江面宽阔水深浪急。
夜晚清冷的空气,使人格外清醒。头顶的夜空,半弯月似上弦弓,无数星星点点汇成璀璨星河。大船张满风帆顺流而下,两岸山峦时隐时现,斗转星移之间,恍然若梦已过千年。
“元哥儿,在想什么呢?”
俯身在船舷木栏上的元召正在愣神,一个身影凑到他身边,并排而立。那是比他矮了一头的太子刘琚。
淡淡的月光下,虽然看不清彼此的表情,但元召还是撇了撇嘴。对于皇帝和即将登上皇后宝座的卫子夫甩给自己这个“累赘”,表达了心中的不满。
“太子,你不在船舱里好好待着,跑出来干什么?江河之上风寒可不比未央宫中啊。”
暗中侍卫们的刀剑反射出清光,元召的语气中带了一丝揶揄。
“元哥儿!你是故意的吧?让你叫我琚儿的,像从前一样,说过多少次了!”太子的语气中带了微微的恼火。
“呵呵!我们都已经逐渐长大,不再是七八岁的孩子,那些往事就不要再提了。更何况,君臣有别,这也是为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懂吗?”
听元召这样说,刘琚有些苦恼的搓了搓手。他身份贵重,从小身边自然不会有真正的友情,自从六岁那年认识元召,得他相救,从此便把他当做了平等的朋友一般看待。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一些关系便也在悄悄的变化着,这让他感觉有些无所适从。
似乎是看出来他心里在想什么,元召拍了拍他的肩膀,放缓了语气:“不必去纠结这些,有些情义只适宜深藏在心中,彼此明白就好,而非流于形式。好好做好你太子该做的事,就是对朋友之谊最好的报答。”
刘琚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他虽然还不是很了解元召的话中之意,但他既然这样说了,那一定也是为了自己好。这一点,不仅他深信不疑,母亲卫夫人平时暗中教导时,也是对他这样说的。
“元哥儿啊,这船速好快呀!才一日一夜的功夫,我们现在离长安已经有千里之遥了吧?长这么大,我还是头一次坐这么大的船走这么远的路呢!呵呵!”
刘琚的语气中很兴奋,这种情绪和很多在船上的人一样,这一路上都没有平息下来。他说的一点儿都没有夸张,战船,真是太大了!尤其是他们所在的这一艘,是一艘真正的五牙楼船,前后长三十余丈,上下高一百二十余尺,分五层,甲板下两层而上面三层。在上面跑马都没问题。
“皇帝陛下让你跟着跑这一趟,当然是希望你长些见识的。总是在深宫之中听那几个老家伙讲些迂腐的道理,怎比得自己实践得来的深刻呢。所以多看多听就好。”
“是啊是啊,母亲也是跟我这样说的。那个,元哥儿,我家淮南的那位堂姐为什么也跟着来了?还总是在我们的船上……。”
“……哦,呵呵,因为这次需要借助淮南王等诸侯的力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