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的马倒下一大片,后面疾驰中的马匹根本就刹不住,纷纷跌倒,骑士们从马上滚落下来,受伤者乱七八糟惨叫连连。
然而,这才是第一轮而已,对方的打击还没有完,第二轮、第三轮、第四轮……弩箭如同飞蝗!九臂连环弩一匣九支,等到在疾驰的马上发射完毕,黑鹰军骑士们把弩挂在马鞍,拔出锋利的汉刀真正冲锋的时候,两队人马正好绕到对方的两边侧翼。
冲锋!杀敌……!其实认真地说起来,到了此时此刻,黑鹰军所做的,只不过是收拾残局而已。
连续不断的被弩箭射击,加上混乱中的自相践踏,三四千楼兰骑兵,现在还能战的已经不到一千人了。他们保护着几位王子,连连后退,哪里还有勇气去迎敌呢!
所以,这场战斗,刚开始就结束了。干净利落、酣畅淋漓!楼兰后军护卫保着王子们拼命仓皇逃窜,在自己的国土上被外人追着打,如同丧家之犬,这种屈辱和惊惧,将会成为他们余生的噩梦。
以苍茫草原大漠为背景,如同出鞘的利剑,一个个英勇的骑士,在风中留下一闪而过的剪影。黑鹰军驰骋杀敌的雄姿,让所有大汉使团的人目弛神摇。原来,我大汉军已如此威武霸气!
从远处奔袭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停下追逐的马蹄,黑鹰军用了不到半个时辰的时间。回转的两支精骑又重新汇合在一处,掩护着大汉使团撤离南去。
战场一片狼藉,一些还没有死去的楼兰骑兵怀着恐惧的心情,挣扎着从地上起来,看着那支耀武扬威的黑色军队远去。他们竟然没有杀受伤的敌方士卒?这是来不及?还是根本就不屑一顾?
无论是什么原因,那面大旗上振翅欲飞的雄鹰,已经深深的刻在了每个楼兰骑兵的心中。在以后的岁月里,他们只要远远的看到这样的旗帜,就会立即远遁,再没有与之一战的勇气。
一路再无任何敌人敢于出现,直到大江源头,所有人登上大船,开始了他们回家的航程。
“张兄,你们这次取得的所有西域情况,都非常有用。我想,回长安之后,奏明天子,用不了多久的时间,就可以开始西征大计了……。呵呵!”
霍去病推开了船舱门出来时,正听到元召在侃侃而谈。此时船行至江心,两岸壁立,月朗风清,人生当此,须纵酒高歌,方得酣畅!
高原上有些地方的积雪会常年不化,形成巨大的冰层。月光洒下银辉,焕发出五颜六色奇异的光彩。远远望去,似乎是神话世界。这个时代的大江,比起几千年后,水量更是浩浩荡荡,丰沛无极。
十几艘大船,鼓起了风帆,顺流而下,速度非常快。经过这几年的发展,长乐塬剑湖船坞的造船技术,已经取得了非常多的经验,所造的船越来越大,现在已经在开始研制出海的楼船了。
霍去病不知道自己睡了多少时候,当朦朦胧胧醒来的时候,船舱四周有些黑暗。听到外面甲板上有熟悉的说话声音时断时续,她的心里感到无比的踏实。
连续的长途跋涉,再加上最后这几天的纵马厮杀,她早已经身心疲惫,只是凭着一股毅力在强自支撑,当那些楼兰骑兵冲锋过来的时候,她和大汉使团的其余人一样,情知必死,已经在心里默默与师父还有舅舅他们作了告别。
然后,救兵就来了。再然后,她就见到了元召。整个的战斗过程,她没有参与,只是待在师父身边,一遍遍的偷偷去看他,怀疑眼前发生的都不是真实。
战斗的胜利,没有一点儿悬念。当年取得与匈奴首战大胜后的黑鹰军,从那时候起,就已经树立起来一种荣誉感,每战必胜,愈战愈勇,这就是他们秉持的信念。
一千黑鹰军的领兵将军是曹襄和公孙戎奴,他们是主动请缨前来的。为了争夺这次机会,在元召的见证下,黑鹰军的一众将官还进行了一次小小的比试,结果当然是曹家的千里驹曹襄和最勇力无双的公孙戎奴两个人胜出。
对于元召美其名曰“军事拉练”的这次行动,他们一开始并没有抱有真正上战场杀敌的期望。不过,在长乐塬上待的太久了,长年累月只是枯燥的训练,好不容易有这次机会能够跟着小侯爷出来溜溜腿,还是很不错的。
黑鹰军现在已经发展到有三万多人之众,战力当然已经与当年不可同日而语。一千人马从长乐塬渭河码头登上大船,一路西行,不久之后,进入大江,沿途风光雄奇,听元召讲解着一些江上趣事,却也感觉到不虚此行。
元召是在不久前接到张骞派人送回来的消息后,根据推算的日期,才决定在这时候去启程迎接他们的。之所以亲自跟着前来,他是想看看这一路的水路情况,以便到时候开通西域后,可以水陆并进。一条路是打通河西走廊,沿着历史上“丝绸之路”的方向,穿过沙漠和草原的交界处,直达首站大月氏国。而另一条路,就是他想要的水上通道。元召比任何人都懂得水运的巨大便利,水运比起陆路,不仅运输量更大,而且行程短,速度快,是将来他想要大力发展的主要运输方式。
想要真正的打通河西走廊,把大汉与西域诸国连接起来,就必须要清除掉在草原西部的匈奴势力和亲近匈奴的属国。战争是在所难免的,所以,他带了一千黑鹰军,也好让他们提前熟悉一下这边的气候和地理形式。
元召不是能掐会算的神仙,他当然不会知道楼兰王劫杀大汉使团的事。之所以能够及时赶到,还是多亏了余丹王子手下的人来报信,说是打探到楼兰王对大汉使团的动向十分上心,可能会在他们回程路上有所不利。
元召得到这个情报后,没有丝毫犹豫,当机立断就做了决定,命令曹襄和公孙戎奴立即准备,一千黑鹰军全副武装起来,人马下船登岸,随他去楼兰边界接应大汉使团,以防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