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 玄武幽冥 权掌生杀

汉血丹心 流年书柬 5703 字 10个月前

一双手把他隔开来,那双手很有力。泪眼中,陆浚看到元召蹲下身,一丝不苟的用那方白麻布把姐姐的身体重新包裹了起来,然后负在背上,一手拉住了他的胳膊,一手伸出来,指向台阶儿上高高站着的那群人。他的话就响在耳边,小陆浚听得清清楚楚,在他往后的生命中,一个字都没有忘记。

“有什么还没做的,就赶快去做吧,趁你们还活着。今日天黑之前,若此冤仇不得报,我元召枉生在这天地间!所有作恶的人,你们一个都跑不了。”

说完这句话,元召并不停留,拉了陆浚跳上马车,把璐儿小心地放在车厢里,打马冲出玄武大街,疾驰而去。头顶乌云更厚,雷声将起。

郦寄皱了皱眉头,他回身扫了一眼,刚才还得意洋洋的那帮小子马上低下了头,做出认错的样子。

信成侯叹了口气,责骂的话到了嘴边又咽了下去。都是在眼前长大的孩子,虽然做的确实有些过分,但看到他们身上的伤,这个时候就不便再责罚了。

何况,刚才那小子也太猖狂了,还撂下狠话,这是对这条街上的人宣战了?好啊!接下来倒要看看,他到底有什么本事。这么多年的蛰伏,老胳膊老腿儿的也正好想活动活动了。

“都各自回家去吧!小兔崽子们,整天惹事儿。这次就算了,不罚你们了。回去和你们的老子爹打个招呼,该养伤的养伤,最近就不要到处乱跑了。”

众纨绔一听,登时都放下心来,既然身为大家主心骨的郦伯伯都这么说了,那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当下各自在随从的护卫中,分别回家去了。

此时时辰还很早,未央宫外,百官开始聚集,今日的大朝会即将开始。很奇怪,今天人来的特别多,也不知道是听到了什么消息还是怎么的,反正只要有资格上殿的,该来的,不该来的,都来了。

身在长安为官,消息如果不灵通,那哪儿行啊!不管是从什么渠道得到的消息,也不管各人心中有什么打算,每个人都从今天的阵仗中嗅到了一些不同寻常的味道。

丞相田玢在心中不停地盘算,推测着今天朝会上可能会发生的事。这只老狐狸,已经预感到今天会很不妙,也许会有大事发生。因为他看到,自从退隐后已经许久没有来过朝堂的窦婴,竟然出现在了宫门前,被许多大臣围在中央,在互相寒暄着。

这位德高望重的托孤老臣,他突然出现在这儿,绝对不是无缘无故闲的来溜达的!而能够支使动他的,也就是只有皇帝和窦太后了。

“看来今天要小心一点儿了,有些话一定要想好了再说啊……!”田玢暗自思量。

与他有着同样心思的当然不在少数,为官之道,就在于关键时候的站队,一步对,可以升天,一步错,也可以入地!所以在这样的时刻,一点儿都分心懈怠不得。

钟声敲响,宫门大开,文武百官列队入内,含元殿高高的御座之上,皇帝刘彻早已经提前等待着了。

转过一条又一条街,马车从北城行驶到西城,元召心中如同烈火焚烧,身边的孩子在低声饮泣,隐雷滚滚天边。

他曾经听说过无数的人间之恶,也曾经目睹过无数的悲欢离和,可是一切都比不上今天让他愤怒。

马车行驶的途中,不时有人跟上来向他禀报几句什么,各处的消息,各个关键人物的反应,都随时在他心中比较、运筹、计算得失……。

这是一场战役,既然已经开始,就要赢得酣畅淋漓。他要的不是从身体上消灭敌人,只是那样的话,他早就拔剑去做了。他原先想要的是,让那个阶层整个屈服,即便不能作为助力,也要让他们交出全部权力。

但现在,他改变了主意,既然已经沦为罪恶的毒瘤,唯有引剑一快,彻底割除掉了!就让那所有的恶之源,成为身后这具失去生命的美丽躯体的陪葬吧!

马车又转过一条街口,驰进了昨夜失火的那条巷子。袅袅青烟还未散去,瓦砾遍地,一片狼藉。

随着消息的传播,加上有心人的引导,越来越多的长安民众聚集到了这里。人群中,有人在讲述着整件事的始末和背后指使之人的罪恶,夹杂着那些失去家园之人的哭泣声就在耳边,愤怒之火,在每个人的心中越烧越旺。

长期以来,那些权贵豪门的压迫和欺辱,几乎在每户平民人家都曾经遭受过。没有人会甘心受辱,只不过是忍气吞声罢了。

此时距离春秋战国时代也不过百年时光,那些烈烈风骨虽然已经湮灭了大半,但总有些还遗留在人的心底。今天,它们开始活跃跳动……!

仿佛感受到了人群的躁动,怕闹出什么意外的事情。长安令王放与巡武卫的带队校尉商议了一番,开始命令手下驱散人群。但适得其反,反而更加激起了人群的愤怒。

在混杂其中的某些人组织下,汇集在这条街道上的几千长安民众开始咒骂与反抗。就在这一片混乱之际,一辆马车出现在了巷口。

“陆浚,虽然你年纪还小,但你要记住我说的话,在这个世界上,报仇雪恨要想来的痛快,就要自己亲手去完成!现在,我借给你一件武器,那就是民众的力量。去吧,去把那些悲伤都说出来……复仇,就在今天!”

元召盯着小陆浚的眼睛,拍了拍他的肩头,手掌很轻,重量很重。

今天的长安城,没有阳光,东方刚刚露出的朝霞,早已被翻滚的乌云遮盖,天空如同铅墨。

元召站在玄武大街的正中央,双手拢在袖间,默默的看着紧闭的信成候府大门。

从西山吹来的风,夹杂着潮湿的空气,风满袖,拂起他一身素袍的绶带和襟角。他的头上没有任何冠带,一根乌木簪子把头发随意的扎在了脑后,鬓角有些凌乱,双眉如剑,眼角眉梢不再是往日的和气,隐隐有慑人的锋芒一闪而逝。

一辆普通的马车就停在他身后十步之外,坐在车辕边的是那个名叫陆浚的孩子,小侯爷答应了他,带他到这儿来接姐姐回家。

一切消息都指向昨夜的那些劲装大汉最后进入了信成候府,他们甚至嚣张的连掩饰行踪的功夫都懒得去做!

是啊,谁会去为几个非亲非故的平民百姓出头呢!在他们一贯的思维中,森严的阶层壁垒如同不可逾越的鸿沟,两者的地位判若云泥。他们这些家族,只要不是吃饱了撑的去起兵谋反,别的都不是什么大事!

再说了,以前这样的事做的还少吗?那些平头百姓,无根无底的,惹到勋贵们头上,死了就是死了,还能怎么样?偶尔遇到有些官场关系的,最多也就是打发点钱财了事罢了。还从来没有人敢不开眼到与他们硬抗过,那样的下场只会是惨不堪言。

因为,与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作对,面对的都不会是这一个人,而是他身后的强大豪门、与之同进退的一个勋臣团体,甚至是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半个朝堂!

然而,今天就有一个不开眼的人,来到了这条勋贵豪门聚集的玄武大街,站在了信成候府门前。他孤身一人,来点名要求信成候郦寄交出被抓进府中的那个姑娘。

北方玄武,重攻伐,掌威权,主生死!

住在这条街上的家族,都如同静伏于水中的千年老龟,平时不见动静,但一有风吹草动,便会吞云吸水,露出峥嵘。

街上杳无人迹,但信成侯府门前的一幕,只不过在元召等待的这一炷香时间里,已经传到了许多人的耳中。

侯门高第,重臣之家,许多人推开了食案,停止早饭,命人唤来手下的心腹幕僚,探讨着这背后隐藏的涵义。

未央宫中,看完西凤卫暗探呈上来的整件事情始末,依然素服的皇帝站了起来,室内徘徊几步,来到墙边的剑架旁,一伸手抽出天子剑,流光溢动,且试剑气!

“这就要开始了吗……小子,如果这次你能助朕成此大功,朕保你一世富贵,荣宠无极!”

万里江山,且待描画,刘彻胸中斗志大盛。

“来人,传东方朔、李敢来见。”

而同一时刻,长乐宫禁苑深处,听完老秀鱼简略的诉说,窦太后把喝了一半的银耳莲子粥放下,用汤勺轻轻搅动着,旁边的宫女连忙递过素帕,她接过来擦了擦手。

“这孩子还太小了,皇帝也心急了些,怎么可以把这么艰险的事交给他去做呢!万一有个闪失怎么办?那些人的心可都狠着呢……唉!秀鱼啊,你去暗中照应着点儿吧,不管发生了什么事,莫要让人伤到他一丝一毫。”

“老祖宗且放宽心,有秀鱼在,一定布置的稳稳妥妥,万无一失!”

这位三十年前叱诧风云的西凤卫大统领,恭敬施礼,神色坚毅。窦太后轻轻点了点头,世间俗务她早已不放在心上,只有这个文皇帝曾经托梦叮嘱她要好好看护的孩子,成了唯一的心头念念。

身后无论发生了什么,有多少帮助有多少敌人,对于元召来说,他都没有放在心上。现在,他只是静静地盯着那扇门,等待着里面的人出来。他希望会有一个较好的结果,只要那个姑娘被安然无恙的送出来……。

信成候府的大门终于从里面被打开了,一群人簇拥着一个老者从里面走了出来。看样子大约有七十多岁年纪,他扫视了一下门前,目光与白衣少年相遇了。

“你就是等着要人的那个什么姓元的小子?哈哈!你可知道这是什么地方?”

见自家老爷子问话,身旁的护卫管家们都陪着笑脸凑趣,在他们看来,难得今日老爷有兴趣,亲自垂询搭理对方,这小子还不赶紧知趣一点儿,软语相求,说不定老爷子心情大好之下,就饶过他孟浪之罪。

然而出乎他们意料,元召抬了抬眼皮,轻蔑的撇了一眼侯府上方的那块匾额,然后冷冷的笑了笑。

“想必你就是封爵为信成侯的那个郦寄吧?废话休要多说,让你那些不成器的子孙赶紧把人交出来!我没工夫和你们浪费时间。”

他口齿明晰,一字一句说得很清楚。台阶上府门前的一群人,有片刻的愣神儿,都以为自己的耳朵出了毛病,听错了?

“你说什么?你小子刚才说啥?你他妈的再说一遍!”

终于反应过来的管家,跳出来,脸色发黑,一手指着元召,恨不得一口吃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