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商略开北疆 曲径通瑶台

汉血丹心 流年书柬 3298 字 10个月前

前天竟然趁自己一时没顾到,她竟敢偷偷混在出宫的队伍里,出去玩了半天!回来后自然是免不了挨一顿骂的,只是卫夫人的这些惩罚她早已是从小习惯了的,虽然当时会低头认错,但转身之后往往还是我行我素的多。

小琚儿却是听话的好孩子,见娘亲来了,连忙装出一副乖宝宝的样子,凑到卫夫人怀里。

“娘亲,不怪大姐儿的事了,是小琚儿不好,没有把大姐儿也喜欢的东西送给她。忘却了娘亲平日里教导的兄弟姐妹敦睦之意,要怪就怪小琚儿好了!”

刘琚类似的情况已经历了许多,最懂得怎么告这个不讲道理的大姐儿的状了,果然,接下来的场景如他所料。

“素汐!你又欺负小琚儿了。说吧,又看中他什么东西,想据为己有了?”

素汐撅起小嘴巴,狠狠瞅了一眼躲在卫夫人身后冲她扮鬼脸的刘琚。

“只是想让小琚儿陪我玩玩他的新玩具嘛,谁知道他那么小气了!娘亲就会偏心。哼!”

卫夫人自然懂得这两个小人儿的心思,虽然有些想笑,但她必须扳起脸来,以防他们今后更变本加利的调皮难管。

“什么玩具?琚儿,交出来,娘亲替你保管。”

“哼哼!让你小气的不乖乖给我!”素汐忍着计谋得逞的得意,挑起一双细柳眉,挑衅的看着刘琚。

刘琚一脸苦色:“娘亲啊!那个……那副棋子是元哥儿送给我的,我好珍惜的,就让我留着好吗?”

“元哥儿?那个元哥儿?我怎么不知道。”卫夫人听自己儿子叫的如此亲切,微感好奇。

“元哥儿就是梵雪楼的元哥儿啊。哦,就是上次进贡那种父皇喜欢的茶叶的梵雪楼,娘亲你说的那些好喝的茶叶就是元哥最先制作出来的呢!”

说起元召来,刘琚马上两眼放光,一副崇拜的样子。

“哦,是吗?”卫夫人听小琚儿说到茶叶,心中一动,这件事她倒是印象深刻,说起来,她还曾经暗暗感激过研究出这种茶的人呢。

就因为皇帝孝敬给窦太后的新茶对了她的胃口,讨得了这位老祖宗的欢心,而皇帝把这些功劳推到了自己宠爱的卫夫人头上,从那天起,卫夫人敏感的觉察到后宫中有些僵硬的关系已经有所松动了。

不仅长乐宫那边释放了善意的信号,就连她去给王太后请安时,也见到了一丝难得的笑脸。这些,都让这个内心敏感的美丽女子暗暗欣喜。

因此,再次从小儿子口中听到元召的名字时,这位以舞技无双而闻名、最终集汉宫三千宠爱于一身的绝代佳人也不禁产生了好奇的兴趣。

在梵雪楼的第一家分店开业后不久,聂家的马车队伍终于从北方赶来了。一溜儿的健壮大汉,高头驽马,马车排开三四十辆,这些充分显示出了聂壹家族深厚的底蕴。

聂壹指挥着人笑呵呵的把半车白花花银子一箱一箱卸下来,堆到院子里。梵雪楼从钱掌柜到小胖子无不目瞪口呆,这……这么多钱?什么!还只是定金?

钱掌柜的心有些乱了!他看了看元召,元召只是笑着对他点点头,表示这些钱现在是我们的了,他没听错。

所有人都忙碌起来,马车一辆辆装满了茶叶、酒坛和各种食用品,这是为聂壹准备好的第一批货。而他也要跟随着回去北方了。

临行之际,这胖胖的北方汉子竟然有些不舍起来,跟元召相处的时间并不长,但聂壹感觉自己学到了很多东西。

元召对他说过的许多话,事后仔细回想起来,往往感到豁然开朗,纵然聂壹南北跋涉行商这么多年,可是这几天听到的一些新词汇和出人意料的想法,对于他来说还是受益匪浅的。

聂壹一步三回首的走了,车队远去的烟尘渐渐消散。坐在马车里厚厚褥垫子上的中年男人做梦都不会想到,从此刻起,他的人生将不再平庸,并注定会在将来的某个时刻绽放出光耀史册的光辉。

只是现在,他的心中计算的还只是这趟所挣得利润多少,憧憬着元召所给他描绘的美妙未来。

“商贾之道,元小哥竟然也如此精通,殊为难得!”背后有人淡淡的语气叹息了一声。

元召回过头,看到的是几日未见的名叫布衣偃老书生那张落魄的脸。

“布衣先生几日不见,不知道去何方寻友访道去来?”

“哈哈,在这长安繁华之地,我哪有什么朋友啊!只几天不在,没想到你们又做了一笔大买卖!梵雪楼真是越来越兴旺了。”

“只是赚点小钱而已,小道不值一提。”元召不置可否。

“这可不是小道。商贾之道实是济世安邦的大学问!小可兴家,大可兴国。”布衣偃有些严肃起来,捋了捋须髯。

“想那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以谋略之臣辅佐越王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复国报仇。功成之后,隐身而退,踪迹于五湖之间,专事商贾产业,又积累起巨大的财富,人脉纵横四海,天下人都称他为陶朱公,这正是把商贾做到了极致的人啊。”

这些掌故元召自然是都听说过的,随着点点头,以示赞同。

“布衣先生不仅字写得好,还通晓古今,明辨事理,想来是有大才能的人,可是为什么一直蹉跎至今呢?”旁边的钱掌柜对布衣偃拱了拱手。

布衣偃听到这样的问题,似乎是一下子勾起来他的悲凉心事,眉目之间满是萧瑟。

“说来无限伤心事……不提也罢!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