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记下来,划重点

三国之大汉崛起 姜梵 2489 字 10个月前

如今刘禅居然说有预防蝗灾的办法,这让庞统大为吃惊。

目前刘禅占据的地盘是益州,荆州,交州三地,并没有蝗灾为祸,因为这些地方地处南方,多山多水,气候湿润,蝗虫喜欢干燥的地方,产卵也是选择干燥裸露的土壤,因此刘禅占据的荆,益,交等地方,没有蝗虫滋生的土壤。

而北方却不同,北方是平原地带,水系并不发达,基本上年年都有蝗虫为祸,特别是雍凉之地,关中百姓都被蝗虫给坑苦了,这些年关中百姓从六百万降到不足五十万,除了兵灾之外,就数蝗灾影响最大。

刘禅眼下占据六盘山以西之地,同样是蝗虫的重灾区,想要治理好雍凉之地,解决蝗虫便是首要问题。

否则便是有红薯,玉米的高产作物,不解决蝗灾,同样能让你颗粒无收。

见庞统一脸疑惑之色,刘禅这才想起来,汉末三国时期,还没有系统应对蝗虫的策略。

刘禅看着庞统说道:“拿笔记下来吧。”

庞统不敢大意,连忙坐了下来,提笔等待刘禅开口。

刘禅沉吟一番说道:“蝗虫之灾,并非不可解决,但蝗虫一出,是消灭不了的,因此只有在蝗虫没有为祸之前将其解决灭杀。

想要解决蝗灾,首先要了解蝗虫的习性,蝗虫喜干燥,因此蝗虫出现之时,往往伴随着干旱,其产卵的地方,多在干燥,裸露的地面上。”

庞统闻言连连点头:“原来如此,难怪每年干旱便出现蝗灾,原来是这个道理,只是陛下,这产卵是什么意思?”

刘禅干咳一声:“咳咳,就是生孩子。”

“臣懂了!”庞统点了点头,连忙记录下来。

解决蝗虫的问题,是关乎天下百姓生存的问题,庞统不敢不上心。

刘禅又说道:“蝗虫喜干燥,因此北方年年有蝗灾,而南方,像荆州,益州便没有出现过什么蝗灾,因此解决蝗灾的第一个办法,便是兴修水利。”

徐邈归降,一切便都好办了,刘禅分遣众将,带上徐邈写给各地将领的书信,不过一个月的时间,凉州各地便都平定了下来。

榆中县城府衙。

徐邈向刘禅递上一份奏折,说道:“陛下,这些都是凉州俊杰的名单,可以重用。”

刘禅打开名单看了起来,旋即合上奏折,对着徐邈询问道:“这名单之之中,多是生人,怎么不见那些凉州有名的官吏?”

徐邈拱手回答道:“前任凉州刺史张德容虽是刺史,但平定凉州叛乱,立下赫赫战功,不如用武将称呼他更合适。

如今凉州有名的官员,担任太守,县丞之类的官员,多是他当年麾下的将领,许多人都是叛军首领出身,多匪气。

平定凉州叛乱时,用得上他们,可如今治理凉州,这些人便不能重用了,也只有张既在时才压的住他们,可尽管如此,治理地方还是出了不少问题。

微臣在凉州不足一年,尚来不及替换官员,不过这名册上的人,都是微臣这一年来看中想要重用提拔的,对于治理凉州有益。”

刘禅点了点头:“就按照这名单上的提拔吧。”

殿下魏延见此,连忙说道:“陛下这……不适合吧?”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朕既然请景山担任凉州刺使,他推荐的官员自然也信得过。”刘禅摆了摆手,旋即对着徐邈说道:“下去办吧,让这些官员尽快各司其职,对了你的那些政策自己实行,不必事事都来请示朕。”

“多谢陛下!”徐邈向着刘禅郑重的行了一礼,这才拱手退下。

看着徐邈离去的背影,刘禅嘴角露出一抹笑容,就在刚刚,徐邈的忠诚度达到了九十,虽然不是死忠,但也达到了心悦诚服的地步。

虽然六盘山以西之地已经彻底平定,但刘禅却还是不能离开雍凉,回到益州,因为此刻曹丕还在进攻安定郡。

退一万来说,就算曹丕没有进攻安定,刘禅在短时间内也不能回去,因为雍凉还没有彻底平定下来。就算离开雍凉,也是前往汉中坐镇,防止雍凉发生事端,毕竟好不容易夺到的地盘,可不能丢了。

徐邈刚走没多久,庞统走了进来,对刘禅说道:“陛下,大司马传信,曹丕援兵已至安定,共计十万兵马,攻我营寨甚急,张,黄两位将军已退守六盘山安营扎寨,大司马未防魏军杀入陇由,亲自提兵前去坐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