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兄弟相见

三国之大汉崛起 姜梵 2507 字 10个月前

山都城并不大,说是个县,其实只有镇一般大小,站在北门城头,却可以望到东门外的情况。

刘禅闻言向东看去,只见大雨之中,数员骑兵策马冲来。

“过去看看!”刘禅见此向着东门方向走去。

来到东门,骑兵已经进入城中,刘禅下了城头,正撞见进城的骑兵。

“奉关将军令,即日将在上游建坝蓄水,山都位于汉水之畔,城池矮小,恐为大水淹没,山都城百姓立即迁往襄阳!”骑兵手持令箭,对着城中得县令说道。

“水淹七军?”刘禅听了骑兵的话,眼睛一亮,走上前来向着骑兵问道:“如今樊城情况如何?”

“你是何人?”骑兵见刘禅一行面生,警惕得询问道。

刘禅不由得笑道:“张宾,你是我关平兄弟的亲兵,当年还是我帮他选的,我还认得你,你居然不认识我了?”

刘禅说着,微微抬了了头上戴着得斗笠。

“公子?不……世子?你是世子?世子你怎么会在这里!”骑兵张宾看清楚了刘禅的相貌,不由得惊呼道。

刘禅离开荆州时不过六岁,士兵根本无法从刘禅如今的相貌认出刘禅得身份。之所以认出刘禅,还是因为当年他成为关平的亲兵,还是刘禅选的。

刘禅笑了笑问道:“关平他在哪?”

骑兵张宾回答道:“将军就在上游不远,带着兄弟们在建造堤坝呢!”

汉水发源于凉州,流经汉中,上庸等地,不过出了上庸群山,其主流却在南阳郡的武当县汇聚,随后主流向下,行至山都又突然向东流去,形成一个直角。

关平率兵建造堤坝的地方却是在直角的竖线,山都的北部,汉水相对狭窄的南阳郡境内。竖线汉水西岸是上庸群山,地势高大,而东岸则是樊城,地势相对较低。

在那里建造堤坝,其水便会自动向樊城方向冲去。

若是在直角的横线建立堤坝,洪水一来,其南岸地势较低,难以淹没北岸的曾口川不说,洪水反而会冲入南郡,害了自己。

“就在上游?快带我过去见他!”刘禅一听关平就在山都以北不远,连忙让骑兵带他去见关平。

樊城外,荆州军营寨中。

关羽已经率兵返回,军医正在为关羽包扎伤口,一旁的关平一脸担忧得询问道:“军医,我父亲伤势如何?”

军医笑道:“少将军放心,将军的伤势并无大碍,将养几日便可痊愈。”

“那便好!”关平闻言松了口气。

一旁的马良对着关羽拱手劝道:“君侯,如今于禁率领援兵前来,您又受了箭伤,不如暂且退兵吧!”

关羽脸色一沉道:“我正要攻取樊城,何能退兵?”

马良叹了口气道:“可于禁不好对付啊!”

“哼,于禁匹夫我克日可擒!”关羽右手托着受伤的左臂,来到地图跟前,指着地图说道:“军师你看看于禁大军驻于何地!”

马良来到地图前方,看着地图说道:“樊城以北二十里之外的曾口川!”

“不错!”关羽点了点头道:“如今已是七月中旬,天气炎热,曾口川两侧有高山峻岭,可以遮阳避日,其间更有山风吹拂,的确是个躲避酷暑得好地方,不过在此安营扎寨,却是犯了兵家大忌!”

“哦?”马良抚须沉吟道:“君侯是说水?不过曾口川地形距离汉水有三十多里,地势算不上太过低洼,只怕在上游建坝蓄水,也淹不到曾口川那里去!”

关羽摇了摇头道:“单单只是建坝蓄水自然不行,还需上天之助!”

“下雨?”马良沉吟道:“这一个月来,虽然下过几次雨,但都是阵雨,虽然大,但不过一会便停了,这种雨水只怕也难以淹到曾口川去啊!”

关羽坐回了帅案,捋着胡须说道:“我在荆州也有将近二十年了,时常观察汉江一带的气候,这一个月来雨势的确不大。

但这三日,天气异常闷热,我料这几日有大雨,连雨降下,这是天赐我破敌之机!”

“说起来这天气的确闷热!”马良闻言点了点头,摸了摸额头上的汗水。

关羽从公元200年跟随刘备逃到荆州依附刘表,随后一直驻扎在新野一带,期间也曾夺取过樊城,镇守过樊城。

直到208年赤壁之战爆发,关羽离开南阳,后来刘备夺取了荆州,关羽便一直在江陵,襄阳等地奔波。

至如今,关羽已经在荆州生活了十九年。

加上关羽又是负责镇守荆州的大将,对于荆州的气候,特别是汉水,长江的气候,没人比关羽更加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