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玉米成熟

三国之大汉崛起 姜梵 2430 字 10个月前

刘禅看向李恢问道:“红薯生长的如何了?”

“世子请!”李恢闻言又带着刘禅来到另外一处田地。

田地之中,爬满了绿油油的青藤,掩盖了地沟。

刘禅蹲下神医,在田垄上挖掘着,不过一会,便摸出两个拳头大的红薯。

“世子,这长势如何?”玉米已经成熟,李恢对于玉米的种植相对了解,但对于红薯还是一知半解,不知这红薯算不算成熟了。

刘禅摇了摇头道:“还有得长呢,最大的能长到脑袋那么大。”

李恢一脸唏嘘道:“这红薯真是稀奇,区区青藤,剪断插在土中居然能够存活,真是让我大开眼界!”

刘禅摇头一笑,从田中扯起一根红薯藤,这红薯藤已经许久未翻,气根入土繁殖,刘禅这一扯之下,倒是带起来一根拇指粗的红薯。

刘禅指着藤上的根虚说道:“这叫气根,红薯便是靠这个存活,插土存活青藤长长之后要进行翻动,否则气根入土,便争夺主根的养分,你看,这气根上的红薯是长不大的。

不仅如此,养分不够,其主根的红薯也长不了多大。”

刘禅指了指刚才从土中带出来的拇指粗细的红薯,对着李恢耐心的解释着。

如今刘禅将种植技术全部教给了李恢,以后这红薯,玉米的推广便需要机会来进行,遇到不懂的地方,刘禅自然需要跟李恢解释清楚,毕竟当初他教导李恢如何种植的时候没有实物做比较。

李恢闻言恍然大悟:“原来如此,有一块田士兵懒惰没有翻藤,红薯便生长得又细又长,与这块田的红薯大相径庭,原来是因为这个缘故。”

“这就可惜了,如此那片田的产量起码要少了一半!”刘禅叹了口气道。

李恢一脸敬佩的看着刘禅:“想不到世子对于农事居然也如此了解,我益州多山,种植粮食不像平原那么容易,既不好耕种,也不方便灌溉,不知世子可有解决之法。”

“如此只有改进农具了!”刘禅心中暗道一声,不过他对于农具的了解也不多,虽然见过,却不知如何制造,只能等有了积分在弄出来,便摇了摇头道:“这个不急,如今玉米已经快成熟了,红薯也生长出来了,你可派人通知父亲,让他来此一观,切记,就说这种子是在古老的蛮人部落中发现的!”

益州郡位于南中最南边,在后世乃是云南一带,此时虽是八月,但这里仍旧是四季如春。

不过刘禅启程返回成都,越往北,这天气也逐渐炎热起来。

走了大半个月,大军才抵达平夷县城。

“世子!”李恢领着城中官员出来迎接。

“情况怎么样?”刘禅与水洛依下了马车,刘禅便迫不及待的向着李恢询问道。

刘禅若问的,自然是玉米和红薯了。

刘禅南下之时是三月,在教导了李恢如何种植红薯与玉米之后便南下前往南中了。

番薯四月中旬便可育种,到了五六月份便可以种植,如今已是八月下旬,算算时间,玉米应该已经长得差不多了,至于红薯还得等到十月份左右才能收获。

李恢脸上,眼中皆带着喜色,低声道:“世子成功了!”

刘禅闻言松了口气,他就怕李恢没有种出来,如此就白白浪费了许多积分了。

“先不进城了,带我过去看看!”

李恢点了点头,对着一个官员说道:“你将世子的兵马带去驻地休息,我陪世子去逛逛!世子请!”

在李恢的带领下,刘禅跟着李恢来到城外的一处田地。

看着面前地处偏僻的农田,以及天边巡逻的士兵,李恢解释道:“世子,你留下的种子太多了,而且很多农田太过暴露,我担心种植在这些田地,会被南来北方的客商发现,因此将红薯,玉米分别种在周边三个县城较为隐蔽之处的田地种植,又派了兵马看管,以免被人察觉。”

“做的好!如今种了三个县,玉米已经快要成熟,便可请父亲前来观看,届时父亲大力推广种植,最多后年便可以种遍整个益州。

到时候这肯定是瞒不过曹操和孙权的耳目,哪怕把路封死,这种子多多少少也会泄露出去,不过能瞒一年是一年,瞒一年,咱们便有一年的优势!”刘禅点了点头,对于李恢的做法表示赞同。

看着面前一片碧绿的玉米林,一根根犹如士兵挺拔的玉米杆,其上生长着壮实的玉米,刘禅的眼中充满了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