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纸术古来有之,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丝的国家,人们以上等蚕茧抽丝织绸,剩下的恶茧、病茧等则用漂絮法制取丝绵。漂絮完毕,篾席上会遗留一些残絮。当漂絮的次数多了,篾席上的残絮便积成一层纤维薄片,经晾干之后剥离下来,可用于书写,这就是造纸术的起源。
后来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用树皮,渔网等原料经过许多步骤的加工,可以得到纸张。
至如今,造纸技术已经颇为纯属。
只可惜如今天下大乱,造纸的工艺虽然基本成熟,但产量低,成本高,导致从事这一职业的人入不敷出,难以维持生计,所以有些少了。
纸张真正普及运用,是在一百年以后,至隋唐时期,已有洁白如玉的宣纸问世。
不过江陵乃是荆州治所,纸坊虽少,但也存在。
二人带着刘禅来到纸坊。
因为造纸离不开水源,所以纸坊并不在江陵城中,而在江陵城外的河边。
只见河边,钉着许多矮木桩,木桩上绑着绳子,绳子上绑着树皮,被浸在水中,这树木需要在水中浸泡许久,有的甚至需要一年半载,为了防止被大水冲走,这才有绳子捆绑固定在木桩上,如此也方便从水中取料。
这些也不知浸了多久,河岸边弥漫着一股淡淡的木臭味。
河岸上,也是分工明确,一共四批人在忙碌着。
第一拨便是采集原料,工人们提着柴刀,去山上采集树皮回来,放入水中浸泡。
第二拨人负责蒸煮,岸边建立着无墙的草棚,棚中架着几口大锅,将浸泡完成的树皮放去锅中蒸煮,工人们不断往锅底添加柴火,蒸汽弥漫草棚。
第三拨人负责锤臼,将蒸煮过后的树皮放入石臼之中锤烂。
最后一批人,则负责荡料入帘,把锤烂的纤维放入水中,用竹帘取纸,晒干纸成。
荀彧的府邸上,都是州牧府给安排的侍从下人,来到府门前,门口的守卫见得刘禅来了,连忙上前相迎。
刘禅询问道:“令君在府中吗,昨日可曾出府?”
守卫拱手回答道:“令君还未起来,昨日下午,还让我们陪着逛了一圈江陵,看样子心情不错。”
“那就好!”刘禅点了点头:“你进去通报,就说我有事求见令君!”
护卫疑惑道:“公子直接进去不就行了吗,何须通报?”
刘禅解释道:“他并非父亲的臣子,只是在荆州定居,不经通传擅自进去算什么?你们平时待他,不是监视,要将他当主人一样对待,敬重。你且去通报吧,若令君问及我此来的目的,就说诸葛军师坐镇襄阳还未回来,我想要向他请教学问!”
“诺!”护卫拱手领命,进了府中。
以前荀彧在曹操麾下时,每日处理政务,非常操劳,可谓一饭三吐脯。如今到了荆州,难得清闲,此刻荀彧虽然醒了,但还未起床,躺在卧榻之上,手捧一卷竹简细细品读。
荀彧的病,乃是心病,说白了就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只要荀彧愿意活下去,不在折磨自己,想死都难。
早在襄阳的那三天,张仲景便为荀彧开了调理身体的方子,如今荀彧的身体虽然没有全部康复,但气色已经红润了不少,也能下床走动了。
护卫来到门口,隔着房门说道:“先生起床了吗,公子有事求见!”
“他有何事?”房中荀彧眉头一皱。
护卫解释道:“诸葛军师乃是公子的老师,由于军师尚在襄阳,所以公子这段时间没有人教导学问,公子此来,向想先生请教一些问题。”
“哼……”荀彧放下竹简,不由得轻笑道:“还真是机灵,向我求学?时间一长我不就成了他的老师?”
荀彧何等人物,轻易间便看破了刘禅的用心,当然是直接拒绝:“我还未起床,你让他离开吧!”
护卫闻言,连忙出府去通报刘禅。
林啸闻言叹了口气,说道:“他这是摆明了不想见少主,看来少主的打算怕是要落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