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特么找怼

三国之大汉崛起 姜梵 2407 字 10个月前

“少主!”刘禅旁边,赵云见气氛有些不对,拉了拉刘禅。

“我自有主张!”

刘摆了摆手,对着马谡说道:“先前我听向公将你与周郎相比,不知你自己觉得,与周郎相比如何?”

马谡昂着胸膛,说道:“周郎乃天下名将,我马谡自然远远不及,但我如今尚且年轻,若干年后,未尝不能与之相比!”

刘禅继续问道:“你想达到他的高度,该怎么做?”

马谡不假思索的说道:“自然是研读兵法,体会圣贤的用兵大道了。”

“仅仅如此?”

马谡理所当然的点了点头:“自然,若不研读兵书,知晓兵法韬略,何以成为良将!”

刘禅呵呵一笑:“呵呵,那你恐怕一辈子也达不到周郎的高度了。”

马谡反驳道:“难道研读兵法不对吗?”

刘禅道:“为将者,自然要知兵法韬略,但只知兵法韬略就行了吗?如此岂不是成了赵括,只会纸上谈兵?

你刚才说,为将者,需具备智信,仁,勇,严等五点。

智是谋略,能观时度势,寻敌破绽。信是威信,能让士兵信服,一声令下,敢以卵击石。仁是得民心的仁义之师,勇是将勇兵强,严是军队纪律严明,哪怕泰山崩于前,也面不改色。

智虽天生,但拥有丰富的领军经验,才能想出最更加准确精妙的计谋。恩威并施,方得威信,教导士兵仁心,当成仁义之师。战场奋勇当先,才可将勇兵强,制定军规以身作则,军队才能纪律严明。

为将者,这五点,哪一个不要在军队之中磨练,才能做到?

你立志要做良将,要跟随我父兴复汉室,侃侃而谈要与周郎比肩。兵法中的圣贤的道理,为将之道讲的头头是道,然而你按照兵法中的为将之道要求自己了吗?”

马谡说罢,对着众人拱手道:“在下初研兵书不久,些许浅见,还请诸公指正!”

向朗抚须大笑,当先说道:“想不到到幼常刚刚研读《孙子兵法》,便对兵法有如此深的见解,想必要不了几年,主公麾下,便会出一个堪比周郎的良将啊。”

周围一众士子闻言,也尽皆出言夸赞。这些人大多是文人,甚少研究兵法,马谡所言,又是《孙子兵法》中始计篇的精髓,乃是用兵的大道理,这些没听过的人,自然觉得好。

不过位于最中间的马良等人,却没有出言夸赞,马良只是叹了口气,脸色略显忧愁。蒋琬脸上虽然带着笑容,但却没有跟着夸赞马谡,至于潘濬,则是低着头沉默不语,都懒得正眼看马谡一眼。

眼下的马谡不过才刚刚二十余岁,学业未成,兵法也才刚刚研读,还没有到达能跟诸葛亮从早上吹牛逼吹到晚上的境界。

想必在过个几年,马谡的兵法研读多了,说起兵法道理来,只怕就能让潘濬听得如痴如醉了。

“哪里哪里!”马谡连连摇头,但脸上的笑容,却不曾散去,显然被夸的有些得意忘形了。

然而位于众人背后的刘禅,听得却是尴尬症都犯了:“扯了一段《孙子兵法》的始计篇,意思跟书上的还没什么出入,这就牛逼了?妈的,老子吃饱了撑得,来听你马谡吹牛逼!”

下方马谡被人夸的得意洋洋,不知哪根筋搭错了,忽然回过头来,看着刘禅说道:“公子以为谡说的如何?”

马谡忽又觉得自己冒失了,想刘禅不过五岁,哪里学过兵法,这一问,不是显得自己在找优越感吗?

便连忙解释道:“我听说公子如今已经跟随军师学习,军师他学究天人,对于兵法也颇有研究,闲暇之余,也可向军师请教兵法,文武双全,才可继承主公基业,才可称得上是明主啊。”

“我不怼你,你找优越感还找到我身上来了是吧!”刘禅闻言,哪里还不知马谡年轻气盛,被人夸的得有些意忘形,跑到自己身上开找优越感了。

“今天我就怼怼你,让你知道你有几斤几两,顺便传传我的名声。”

想到这里,刘禅呵呵一笑,拱手说道:“我最近新学了个词,想来用来形容先生刚才的一番高谈阔论,在适合不过了。”

“哦?不知是哪个词?”马谡一听,连忙询问。

“纸上谈兵!”

刘禅悠悠吐出四个字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