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烟雨长亭暮,碧血归路长

沧海月明凤凰矶 宸泽 2050 字 2024-04-21

重华几人早早的就收拾好了行装,用了早点,便匆然上路。今天的路程注定必昨日要辛苦许多,要一日行程一百多里,在日暮前到达古城许州府城。

红日初升,便已赶路,出的城门,郊外的春景还隐隐然带着晨雾,也是可人非常。

官道通途,两车接踵一路而行,几十里路程顺畅无事。就是半途中天色变的有些阴沉了起来,含云欲雨的样子,十里不同天,倒也寻常的很。车夫们赶路的意思便更浓了,马铃声变的急切了起来。

行到午时,一行众人就在车上用了干粮。都知道今天路程颇长,就是重华也没了盘桓的兴致了,惬意的锁在车角,眯着眼不知道想些什么。

如此匆匆的又前行了几十里,天色愈加阴沉了,日暮来的仿佛要更早一些。或许是天雨的变化,就连官道上也是少了很多行客,寥寥无几的。

终于,在近许州府城二三十里的光景,蒙蒙烟雨,如期而至,笼罩了逶迤的前路。初春的烟雨温润腻人,间或的有一抹抹绿色,若隐若现。行程也慢了下来,缩了半天的重华,看着外面迷人的春景,瞬间是来了兴致,挑窗观望。

见道傍不远处有一处草亭,悠然立在烟雨浓处,便喊停车马,偏要去驻足一番,顺便用食。张晟和车夫劝说他:府城马上到了,天气又不好,不如尽快入城歇息。奈何怎么劝也不听,只好停下,在道旁一棵大柳树下歇了车马,权当避雨。

重华交代张晟带上吃食,自己又拿上姐夫林瑾送的那张琴--一个蓝布包着的琴匣,这会儿倒是想起了它来。拦下后车,叫上索然无味下车的黄光陈世允二人往草亭走去。

到了歇脚的草亭,里面倒也是宽敞,就是烟雨随风乱入,亭下湿的厉害。亭前一棵老松横枝疏叶,在春雨中更显苍翠,把这郊野官道的草亭,趁出了些许诗意。

张晟上前铺了草席,便摊开了吃食,重华几人席地而坐。几人也都饿了,不论好歹,大声咀嚼的吃了起来。独独重华,匆匆几口就对吃东西没了兴趣,直接打开了抱过来的琴匣。里面端放着一张素净的七弦古琴,指尖不经意的触碰一下,音色幽远韵长,也还不错。

重华便拿起了古琴说道:“我给你们演奏一曲,消遣一下,你们只管吃饭观景。”黄,陈二人忙都连连点头,就是张晟,鼓着嘴不知道又嘟囔了几句什么。

琴刚拿起来,重华赫然发下琴下面还有一物:正是跛道人送给自己后来又被父亲派人远远扔掉的那把烂铁剑。只是上面的锈迹更加重了,剑鞘也没有了,拿布带象征性的缠绕了几下。一柄废铁,但重华那脸上却是泛上了欣喜的笑容,像是见到了久别重逢的老友般。心里忖道:“还是姐夫心细,也不知道他在哪里找到的,真是有心了,回去好好酬谢他一下。”

重华收起了笑容,盖上了匣子放在一旁,便端起了素琴横在膝上,准备弹奏。略一沉思,便弹起了自己认为颇有仙风的琴曲《天风环佩》。黄光陈世允二人都是停下了吃东西,唯独张晟还是鼓着腮帮子塞个不停,就他而言还真是对牛弹琴了。

斜风细雨,草亭苍松。琴声苍然空灵,自亭中随风流转,让人心神斗然沉静。隐隐间似乎真有那仙人衣袂飘飘,乘云气御高风自重天而下,环佩叮当有声。

一曲抚罢,在听和在弹的人都觉得心旷神怡,疲劳顿消。重华心中恬淡开阔,起身踱步沉吟,便就亭中口占一绝,琅琅然念了出来:

提琴席草亭,

烟雨笼苍松。

一曲万壑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