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笑容很容易传染。
就算你有什么不顺心的事,正在郁闷。
就算你损失了财富,正在心痛。
就算你遭受了失败,正在沮丧。
看到了这笑容,也会不自禁地在嘴角泛起一丝笑意。
说它是视死如归?显然是不准确的。
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舒爽。
如同静静看着一朵山花盛开时,那种从心中升起的惬意。
李师也在笑。
他为这些已经脱胎换骨的士兵而笑。
为能统率这样一支军队而笑。
求仁得仁,求义得义。
夫复何求?
突厥人怔怔地看着这支军队,他们不知道如何是好。
三波追兵,六千人,三千人,一万六千人。
只回来了四千多骑。
这么多的人死了,对面究竟是怎样一支军队。
听逃回来的人说,那就是一群魔鬼。
茹毛饮血的魔鬼。
可眼前,怎么看都不象是一群魔鬼啊。
他们在笑,在笑什么?
难道他们真以为凭着区区四千多残兵,能与自己二万多大军再拼杀一场?
突厥的主将回头看了一眼正在激战的玉门关。
再看了一眼身边一万的预备队。
沉声下令,“进攻!”
四千多的士兵依旧在微笑,因为他们觉得,杀敌并不难。
之前近万的突厥骑兵,不是被他们打得满地找咬,溃不成军了吗?
对面的敌人确实比之前多了不少,可不还是突厥人吗?
能打几他们一次,就能打败他们二次,直至将他们彻底杀光。
李师也依旧在微笑。
但与士兵们不同,他知道此战的结局会是什么。
勇气可以化为力量,却改变不了实力的对比。
此前的胜利有许多复杂的因素。
譬如三千神机卫的悍不畏死,已经让那剩余的万余突厥骑兵胆寒。
譬如李师率二千阳关唐骑,已经在那已经胆寒的万余突厥骑兵心里又插了一刀。
又譬如经过两次搏杀的突厥骑兵,体力已经不支。
可面前的突厥大军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