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后,三路大军已挺进至神川(金沙江)东岸。
而此时,大唐朝廷才刚刚得知,李师的征西大军已经挥师东进,出兵吐蕃了。
这个时候,就算是长安街上一个寻常百姓,都明白覆水难收了。
战争已经开启,就不是说停止就能停止的。
甘露殿中,看着依旧闭目养神的李沐,大臣们随即改变了口风说词。
一个个变得慷慨激昂起来,纷纷谏言,讨伐吐蕃之不义。
次日,朝廷颁布诏书,斥责吐蕃背信弃义,勾连党项,犯我西南,屠戮百姓,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故王师西征,收复失地,讨伐不义等云云。
朝野上下,闭口不提仁义,也再也听不见欺负孤儿寡母这一说辞。
……。
李慎和周道务正随李恪前往长安。
这对郎舅,如今已经成了李恪的阶下囚。
正如李恪自信那样,他麾下一万五千精兵,足以与南衙禁军相抗。
李恪在击溃尉迟恭所部,斩杀尉迟恭之后,就将目光瞄向了李慎。
在利州一战击溃李慎、周道务主力之后,李恪一直按兵不动,围而不攻。
也不接受李慎的投降。
直到茂州那个不知天高地厚的池大帅,以鸡蛋碰石头之疯狂,打疼了党项、吐蕃联军,使得党项、吐蕃联军进行主力调动,引发大散关唐军铁骑倾巢而出时。
李恪知道,时机到来了。
他立即树起了“勤王”大旗,这勤王旗已经不是勤李世民的王,而是勤李沐这个新王。
同时,李恪接受了李慎和周道务的投降。
他喊出的口号是“保境安民,驱逐胡虏。”
这口号很能诱惑人,特别是现在这种遭遇外族侵略,局势混沌的情况下。
着实有不少西南沦陷各州的自发抵抗百姓,投入李恪的麾下。
他的军队人数急剧扩张,在接受了李慎投降之后,他麾下军队人数已经超过三万人。
都说乱世出英雄,其真正原因在于,乱世人心思动。
只要是粮,然后找个不太出格的名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