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军不可能派出主力部队去追击,因为他们的目标一直是大散关,一直是长安。
可池大帅,却不这么想,也不这么干。
就说这池大帅目不识丁吧,还愣把自己当名将、猛将了,还以为自己是猛张飞,一喝便可退十万兵。
他哪懂战法、阵法,哪懂什么见好就收。
三战三捷让他热血上脑,混然不知道自己是谁了,几斤几两,吃几碗饭了。
他想得很简单,既然老子能赢你三次,那就赢你到底。
大战不知道是怎么打起来的。
也说不清楚是联军先发起的进攻,还是池大帅先发起的进攻。
大战就这么糊里糊涂地开始了。
开始的糊里糊涂,结束得却是惊心动魄。
一战之后,池大帅麾下大军……,
没有奇迹、也没有悬念。
一战尽没!
……。
从池大帅三战三捷时起,韩威和李沂就站在大散关城楼上俯瞰这个战场。
登高望远,一览无疑。
三战三捷,并不可喜。
以有备对无防,以众击寡。
胜,是为常理。
李沂率五万神策卫到达大散关,只是振奋了守军士气,对战局的影响并没有那么大。
因为敌我双方相距太近。
而大散关地形险要,无法同时铺开大规模兵力对决。
就算如今唐军有了足够的兵力发起反击,也无法顺利出关隘布阵。
一旦在开关隘城门时,敌人趁机发起总攻,后果便不堪设想。
既然守住关隘不成问题,谁敢出奇兵冒失大散关的风险?
连李沂也不敢行险。
所以,只有等待。
城楼上看风景,便是等待,等待战机。
韩威和李沂从一开始就不看好池一刀这支杂兵。
当然,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这句话对局势很适用。
况且至少池一刀是唐人。
是唐人,就够了。
韩威和李沂也盼着池一刀能战出奇迹。
三战三捷,韩威和李沂也为池一刀高兴。
甚至韩威和李沂都认为该为池一刀向朝廷请功。
只是这显然对改变战局,确实没有多大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