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沐挥挥手道:“先起来吧,袁仁国,给他个凳子。”
房玄龄没有拒绝,也没有谢恩。
他明白,这不是个好讯号,皇帝越对他和颜悦色,他死的概率越大。
“朕设内阁和军机处,你觉得如何?”
房玄龄略一思索,“臣若说得不当,望陛下恕罪。”
“无妨,朕不以言降罪。”
“那臣放肆了。”房玄龄屁股稍移,侧了半个身以示敬重道,“臣从刘弘基等人口中得知陛下设内阁和军机处的大致方略。对军机处之事尚不明白,但对内阁之事,有些体会。窃以为,陛下设内阁并非要振皇权,黜相权,反而是振相权,抑皇权,这就让臣不明白陛下用意了。”
“没错,朕就是想振相权,抑皇权。”
“既然如此,陛下可曾考虑到,一旦相权失控,当有汉末之忧?”
“何须担心,大唐不会有诸侯,乱不到哪去。”
“那……臣有句不恭之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讲。”
“陛下想……置身于……政务之外?”房玄龄小心翼翼地问道。
李沐有些意外,虽然知道房玄龄善谋,可现在看来,还是低估了他。
满朝文武,也就他真看懂了自己的意图。
虽然此举,李沐有偷懒、不想上朝的成份在内,但更主要的是,李沐自认没有处理具体政务的才能。
这些年来,也是凭借着小发明小创造,借着后世的一些见识,摸着石头过河,才混到今天。
在杭州府,李沐也是做个甩手掌柜,政务基本都是魏征等人在操持。
李沐一直认为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做。
所以,设内阁、军机处就成了最好的选择,这样不仅解脱了自己,也避免了外行领导内行的弊端。
自己完全可以凭借着后世的知识和历史的经验,对这个时代进行方向性的指导。
最关键的是,自己的登基,如同一张白纸,没有象大唐初建时和贞观朝时,那种被掣肘的势力。
李沐没有外戚,韩仲良家族很小,就算二崔,李沐也没有太当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