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不是想不明白。
而是他急了。
今年已经四十四了,再半个月,就是四十五岁。
而李沐才十七岁。
一个如旭日东升,一个却已日落西山。
一个锐意进取,一个却是保业守成。
关键之处是,李沐尚处于创业阶段,麾下文武同心同德。
而李世民麾下肱股皆已老朽之年,守成有余,进取不足,加上一个个尔虞我诈,各怀心思,与李沐势力不可同日而语。
不是说李世民以天子之尊,招不到贤能辅佐,而是李世民身边尽是往日旧部。
个个自恃功勋,哪肯将高位让于后进之人?
是故,李世民就算能招到贤能,也没有可以让贤能施展才能的机会。
这就是二者间的差别所在。
李世民正是想到了这一点,感觉时不我待。
才孤注一掷,升起了采纳刘洎建议的心思。
“刘爱卿方才所谏,可有详尽方案?”李世民看似随意地开口问道。
刘洎自然能猜到李世民留下他的用意。
方才被房玄龄怒斥,李世民却雷声大雨点小地训斥了一番,刘洎就知道,自己简在帝心的机会来了。
“回陛下,臣观李沐言行,判断李沐减免农税的决心已定。显而易见,此政令一旦颁布,最受伤的恐怕就是世家豪族和各地官员。”
说到这,刘洎看了一眼李世民,因为接下去的话就有点忌讳了。
李世民点点头,示意刘洎说下去。
“如果在政令颁布之前,有少世家都已经得到消息了呢?敢问陛下,会发生什么事?”
李世民的眼神一闪,设身处地,自己若是世家家主,那么应对的举措,无非有二,一是联络各地世家,群起向官府抗议,二是私下倾尽所有,哄抢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