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问题是,李治就算有心帮忙,却只能到东宫,无法出皇城。
所以,这个办法半途夭折。
君臣基本已经绝望了。
就在此时,一个人的到来,改变了一切。
此人便就是许国公高士廉。
高士廉对李世民的忠诚绝非长孙无忌所能想象的。
当初是高士廉在李世民还是唐国公次子时,就慧眼识人,将长孙无垢嫁于李世民。
之后,在秦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时,竟以狱中囚徒数百人,至芳林门支援。
虽然芳林门与玄武门隔着高耸的宫墙,最后没有帮上李世民的忙。
但这种行径,已经充分说明了他对李世民的忠诚。
这两天中,长孙无忌竭力封锁消息,可大军深夜入宫,这么大的动作,长安城中早已流言纷飞,有心人只要稍加猜测,便能窥得其中隐秘。
高士廉不傻,自然能猜到其中因由。
于是,赶到太尉府,拽着长孙无忌一通乱锤,将长孙无忌打得是抱头鼠窜。
说来也怪,长孙无忌都是当爷爷的人了,见着高士廉就象老鼠见了猫一般。
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比儿子都象儿子。
只是打归打,骂归骂,要让长孙无忌改正,却是不可能。
高士廉也深知这一点。
于是提出进宫面圣。
长孙无忌只能答应。
只是派了两个人,明为护卫,实是监视。
高士廉的到来,令李世民、房玄龄大喜。
与李道宗不同,李世民、房玄龄知高士廉绝不会与长孙无忌同流合污。
高士廉一见李世民便痛哭出声,拜伏在地,“陛下,臣有罪,早知长孙无忌今日会行叛逆之事,臣当日就不该收留他。”
李世民忙上前扶起高士廉道:“许国公这是哪里话,今日放国公能来见朕,足以见忠心。朕知道,长孙无忌所行之事,与卿无关。”
高士廉磕头如捣蒜,“只是陛下如今陷于危境,臣老矣,无法救助陛下,心中着实难安。”
李世民向房玄龄施了个眼色。
房玄龄上前搀扶道:“事已至此,许国公不必自责。”
可在低头时,凑到高士廉耳边轻声道:“放国公,陛下有旨意传出宫去,还望许国公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