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沐脸色一冷,“同意不同意自然由陛下决断。可房公出言欺蒙本王,可是轻视本王年幼乎?常何两年前入朝为右屯卫将军,此次陛下北伐高句丽,便在随行之列。如今常何随陛下回京,正在长安城内。”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手中权力的越来越大,李沐的气势确实在不知不觉中增强。
连皇帝李世民都能清楚地感觉到,房玄龄自然感觉更甚。
“殿下息怒,老夫记忆日渐退化,竟是糊涂了。”房玄龄讪讪道,“老夫这就回宫复命,将殿下的话原原本本转禀陛下。”
“不送。”
……。
承庆殿中,李世民闻听房玄龄的禀报,怒火中烧。
常何确实无关大局,多他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不少。
但李沐提出索要此人,却是重重地在李世民脸上打了一耳光。
按照李世民对外的说法,如果没有常何,当时李世民麾下数百着甲武士就无法进入玄武门。
虽然这数百武士并未发挥重要作用,他们最大的作用就是随尉迟恭击杀了李渊在北海池数十宿卫。
因为李世民发动宫变的地点原本是在北海池,后来因李建成、李元吉在临湖殿察觉不对,仓促在临湖殿发动。
而这数百武士也在之后东宫、齐王府数千府卫的围攻中基本丧生。
常何能活下来,算是幸运的了。
从这一点上来说,常何无疑是从龙功臣中,第二梯队的代表人物。
象他一般归附李世民的人很多。
如果李世民真将他交给李沐,被李沐虐杀,那么人心就冷了。
队伍就更不好带了。
李世民于是断然道:“朕绝不会将常将军交与这混帐。否则朕如何面对当初那些拥戴朕的旧臣。”
房玄龄深以为然,他心中对涌起一股对李世民的敬意。
确实,李世民这些年来对曾经从龙旧臣的关照和爱护有目共睹。
虽然对象尉迟恭、程咬金这些悍将有所压制,但这只是在兵权上,在其它爵位、实封上李世民都是优待有加的。
可房玄龄并不真正了解当日事变时所发生的一切。
他所知道的,很大一部分都是听李世民述说。
其实当日之事,除了亲历者,真正了解的人并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