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路薛礼部连克无割、牟支等五城,兵锋直指百济都城泗沘。
李沐在得到禀报之后,连忙传令两军立即停止进攻,就地占据城池进行修整。
其实不用李沐下令,苏定方、薛礼也已经意识到了。
三天时间,过于急进,补给线拉得太长。
同时孤军深入,补给线无法保证安全。
幸好百济此时已经顾头不顾脚,因为东面新罗的攻势规模更大。
所以,给了神机卫整顿、巩固补给线的机会。
可问题是,李沐的预判出现了明显的疏漏。
那就是百济在这种情势之下,已经再顾不得倭国的野心。
立即答应了舒明朝的要求,割让康州于倭国,并送王子扶余丰至鸡波(大阪)为人质。
由此换取倭国派兵渡海救援。
倭国得到满足,达成协议次日,便派早已集结完毕的五万大军渡海在伽耶登陆,兵分东、西两路,东路向津江挺进,西路北上,攻新罗庆州,进逼新罗都城金城。
战局由此发生了逆转。
倭军的参战,百济组织起五万大军,配合倭军向新罗发起了反击,仅一天的时间新罗大军迅速崩溃,纷纷溃散止汉江、洛东江之东,才组织起有效防御。
至此开战以来的所有收获都得而复失。
而新罗都城金城危急,新罗王无奈之下,只能抽调洛东江以东的军队回援金城。
李沐在得到情报时,就发现自己的判断出现了偏差。
倭国人会参战的判断没错,可李沐一直以为倭国会按后世救援百济一般,渡海由白江口登陆。
如今倭国从伽耶登陆显然出乎了李沐的意料。
李沐立即下令,令南路薛礼部固守牟支待援,令苏定方部全力攻击熊津,争取在倭军北上之前,占领百济前都城熊津城,以期固守待援。
同时,李沐立即令文登五千神机卫渡江登陆佐鲁,与薛礼部会合,以期能在牟支挡住倭军,为苏定方攻下熊津赢得时间。
李沐没有下令撤退的原因,在于局势还没有恶化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因为李勣的十万大军正驻守在辽东。
只要有三万人渡海参战,足以扭转半岛局势。
李沐亲笔书信两封,一封去长安,另一封送去李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