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京城与地方的区别。
二是李沐也看不上这些已经老成油滑的官员。
所以,李沐就将眼神投向了长安的国子监。
那里有着天下最大的人才储备。
虽然也大都是官宦之后,很少有寒门子弟,但至少这些人还年轻。
年轻,意味着可以改造。
年轻意味着不会如他们的父、祖辈一般,心如止水。
这一天,国子监的门前。
一个年轻人正站在高处,大声演讲着。
这高处是两阶梯子间,搭上一块门板。
简单、粗糙,但很实用。
“你们是大唐的未来。若干年后,你们中肯定有人会位列朝堂……。”
“我曾一度以为,会成为你们中的一员……。”
“学子除了学习,还要懂得思考……。”
“我们不能仅仅是被动遵从上官的命令去做些什么,更要主动地去思考,我该做什么,能做什么……。”
“……大唐的赋税制度有着不可弥补的缺陷性,租庸调制的保障是均田制,可大唐开国时,人口才一千二百万,二十年后的今天,大唐有人口二千万,如果再二十年呢……?”
“人口急剧地增长,带来的是原有一丁一百亩的均田制无以为继,一丁一百亩与一丁二十亩,一年所要交纳的赋税一样的。长此以往租庸调制将会名存实亡。”
“而百姓苦于无力交纳赋税,只能投附于各地世家,以求免税、减税。以此一来,土地的兼并势头就会更加猖獗。”
“均田制的失效,带来赋税制度的崩坏,更会令府兵制无以为继。”
“如何去拯救失去了这三项根本制度的大唐,这是你们这一代人的职责……。”
“你们都年轻,虽说靠着父辈门荫,便能活得很好。可我想问问,这真是你们活着唯一想要的吗?你们就没有想过为这天下做些什么吗?你们就不想青史留名,被后世称颂吗?”
“随我下江南吧。我会在江南建造起一座学府,虽然不可能象国子监那么大,可那里有一样是国子监比不上的,那就是幼有所育、学有所教,无论贫富,每个学龄孩子都将有就学的机会……。”
“随我下江南吧。去江南造一块试验田,为大唐即将遇到的根本制度的缺陷未雨绸缪,这为让你名留青史……。”
“随我下江南吧,在那里我们一同去寻找一条让大唐社稷延绵千年的康庄大道……。”
“随我下江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