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发之后,不知所踪。”
杨文干、宇文颖被杀,尔朱焕、桥公山二人不知所踪,四个关键之人均已经开不了口,这其实已经很明显了。
“这显然是有人做的圈套,只是没有证据罢了。”
“殿下所言极是。事发之后,太上皇盛怒之下,为让秦王出兵平叛,向秦王许诺,要废太子,立秦王为太子。由此可见,杨文干案最大的受益者是秦王。此事若真是秦王所布置,计便应该出自房、杜等人。”
“有这可能。”李沐点点头道,“可惜啊,先父身边没有象房、杜这般的人才。”
魏征汗颜道:“论谋划,臣与王珪不如房、杜远矣。”
“魏公勿须妄自菲薄,在我看来,魏公的军事谋略却远胜房、杜二人。”
“臣惭愧。”
李沐道:“如此说来,坊间传闻太上皇意欲废先父立秦王的说法,不是空穴来风?”
“是。太上皇许诺秦王时,朝中有数位大臣听到此言。”
“可为何之后秦王平叛成功,太上皇没有依诺立秦王为太子呢?”
“依臣看来,太上皇从未有立秦王的想法,当时许诺不过是为了秦王平叛而一时应付罢了。”
“魏公此话何解?”
“武德四年七月,秦王消灭王世充和窦建德两大割据势力,刻意搞出那场论功封赏大礼仪之后,秦王功高震主,已威胁到太上皇的权威,一直为太上皇所忌惮。当时大唐初立,朝政混乱,令出多门,太子令谕、秦王教谕、齐王教谕竟与天子诏令具有同样效力,由此产生的后果,便是百官无所适从。以臣想来,太上皇本意,就算太子真因谋反被废,太子之位也落不到秦王头上。在臣看来,刘文静的死,便是太上皇给秦王的警告。”
“那么太上皇是否也意识到杨文干谋反案其中的蹊跷之处呢?”
“臣以为,太上皇事后是意识到了。”
“何以见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