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拉贝(johnrabe,1882年11月23日-1950年1月5日),是生于汉堡市的德国商人,以其在1937年—1938年的南京大屠杀期间的人道主义行为、以及作为南京大屠杀翔实证据的《拉贝日记》而著名,被世人尊敬地称为“中国的辛德勒”。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拉贝因曾是纳粹党员而先后被苏联和英国逮捕,但鉴于他在南京时的功绩,得到国民政府每月金钱和粮食接济。
由其本人所著的《拉贝日记》于1997年出版,并被译为中、英、日、德四种语言,被公认为是研究南京大屠杀事件数量最多、保存得最为完整的史料。
约翰?马吉,他拍下南京大屠杀唯一的影像资料,1884年出生于美国一个律师家庭,1912年作为牧师被美国圣公会派往中国,南京大屠杀期间,他担任国际安全区总稽查。
目睹日军暴行,马吉拿起了贝尔牌16家用摄像机,在鼓楼医院一带拍摄纪录片,当时日军对外籍人士行动严格控制,摄影摄像绝对禁止,2007年11月初,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反诉日本右翼作家名誉侵权案一审宣判,日方败诉,审判中有一件重要证据即是马吉拍摄的纪录片,画面中有当时才8岁的夏淑琴,她被日军连刺数刀昏死过去,待她醒来时全家9口有7人惨遭杀害,只有她和年仅4岁的妹妹侥幸生还,70年后马吉拍下的证据为夏淑琴讨回公道。
费吴生,将胶卷缝在大衣衬里带出南京。
他将由牧师约翰?马吉拍摄的一份胶片缝在驼毛大衣的衬里,带往上海,这份长达8卷的胶片,放映时间达105分钟,是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唯一影像文献资料。
这些外国友人之所以能够在南京大屠杀期间,救助和庇护二十五万中国难民,主要是因为他们身后的国家。
抗战初期。
鬼子是没有做好与全世界敌对准备的,所以在面对这些外国友人的时候,鬼子较为收敛。
比如约翰?拉贝。
要是没有他的德国国籍,恐怕也不会一次性庇护数万难民。
再比如老谋子导演的电影《金陵十三钗》,当中也有这样的场景,外国友人庇护中国难民的场景。
唏嘘。
站在教堂门口的周天明,看着眼前完好无损的哥特式教堂,不由得唏嘘了一下。
哥特式教堂的特点是尖塔高耸,在设计中利用十字拱、立柱、飞券以及新的框架结构支撑顶部的力量,使整个建筑高耸而富有空间感,再结合镶嵌有彩色玻璃的长窗,使教堂内产生一种浓厚的宗教氛围。
老谋子导演的电影《金陵十三钗》中的教堂,就是典型的哥特式教堂。
就是不知道里面有没有电影中的十三钗!
心里莫名泛起这般诡异想法的周天明,朝着狗子挥了挥手。
老话说的好,君子动口不动手。
但有时候,动手远比动口有效果的多。
如现在。
当一柄黑洞洞的枪口顶在那位大汉额头上面的时候,那位之前一直叫嚣鼓动众人将周天明他们留下的大汉,瞬间便满头大汗。
被吓得。
被顶在额头上面的枪,给吓得。
“我……我……。”大汉吭哧了好一会儿,愣是没有吭哧出一个好的下文。
不是他不想说。
而是他不敢说。
当看到周天明那冷漠如丝的冰冷目光时,下意识的将后面的那些话给咽进了肚子里。
他知道。
知道自己要是在敢多说一个字,这位用枪顶着他额头的长官,肯定会毫不犹豫扣下手里枪支扳机的。
人的脑袋怎么会是子弹的对手?
所以那个时候,自己极有可能脑浆迸裂而死。
只要不是傻子。
就没有人会想死。
再说他鼓动众人将周天明等人留下来,不就是为了自己性命考虑吗?万一鬼子不满,可以将周天明等人交出去,从而换的自己性命苟活。
只不过事情没有办好,有些弄巧成拙了。
“长官,你可不能……。”弄清楚现实的大汉,急速转变了自己的态度。
“你要是再说一个字,老子一枪嘣了你。”周天明冷冰冰的说道,完了还打开了手里驳壳枪的机头,且流露出一副随时就要杀人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