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而全山上下,数百上千人同时打一套拳,却没有任何二人是相同招式,但那股亘古流长的韵味却一般无二。
这一日晌午,观中小老道和老老道多半在瞌睡,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够的冬三月,尤其是盛夏,中午格外的困倦,老道也逃不过这先人的总结。
三清大殿中,一道青色人影冲出殿门,人影一闪而逝,不带丝毫风声。道士们几乎无人发现,只有那年岁最长,平时老眼昏花,朝他大声喊话他还总说:“啥?大点声”的“老老老道”勉强挑开一只眼皮,浑浊的眼球困倦的扫了一眼又闭上,知道是观主鸿飞道长下山去了,继续瞌睡。
天下高手众多,论轻功,鸿飞道长一直自称天下第三。第一与第二他从来不去争,因为无论是桐山派的惊鸿老人还是铁鸡寺的悟仁方丈轻功倒地谁高谁低,都是他俩的事,自己确实没有他们快罢了。
灰色道袍穿梭于青松之间,山中鬼魅一般,依旧无声,眨眼间鸿飞道长便下了青松山,一路来到一个小村口,面朝东方而立。
这鸿飞道长,中年之姿,玉簪别发,面若冠玉,眉眼间一团浩然正气,三缕须髯,道袍飘飘,身背三尺秋宴剑,仙风道骨,说不尽的正义凛然,道不完的风流倜傥。
鸿飞道长站在那里,见空中一道流火朝他而来。
早在观中,鸿飞道长就感觉到极乐教徒的到来,于是先行下山等候。只是今日如往日不同,平日里鸿飞道长都是遣几个徒子徒孙下山来除魔卫道,可今天他老人家却亲自前来。
那流火见落地处一道人挡路,四名极乐教徒竟硬是砸来,欲将鸿飞道长杀死当场。
极乐教徒哪里想到,就在他们接近这一身正气的道士之前,竟被道士御气牵离了方向,如老道拿绳子牵着他们一样围着老道画圆,无论他们如何用力,都被巧妙地将力道拨去一旁,一时想落地都不行。
突然,在鸿飞道长脚下,大地如水面涟漪倒卷一般,圈圈“波纹”由四周向他汇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