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下的则是昂扬自信,激情无限的大学生活。
转眼姒非入学已经一周,他所就读的华夏古代文学专业共两个班,五十四个人,其中女生四十人,清一色的靓丽风景线,严重阴盛阳衰。
认识了辅导员,班主任,选出了班长,团支书和各个班干部。
这些一概与姒非没有关系。他婉拒了所有同学的推荐,不想担任任何职务。
他感觉自进京以来已经出了太多风头,这与他的初衷相去甚远。他只想安静的好好学习,以完成母亲的夙愿,永远忘不了自深坑中醒来看到母亲那慈祥面容的瞬间。
对于周围的学生来说,这个身材高大,皮肤黝黑的同学不仅姓名古怪,连性格也很古怪,只是他长得好帅啊。
要知道,大学时代的班干部和高中不同,干好了,则是通往更高一层次的基石,竟然还有人主动让出的。
说到母亲,姒非又想到父亲的叮嘱。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练拳最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因为环境限制,从离开家到开学,姒非都没有认真的练几次从不间断的“两仪桩”,很是惭愧。
入住宿舍后他又恢复了早起练拳的习惯。当其他牲口们都在呼呼大睡时,姒非早早爬起,绑上行头,像幽灵一般悄无声息的窜出宿舍。
穿过西南门,体育场,高架路,跑进淀海公园。晨曦中,公园内人流稀少,偶有几个老头老太太打着太极。而姒非则在一个隐蔽幽静的地方站桩,呼吸吐纳。
军训,在八十年代时候兵役法明确规定:大学生在校期间必须接受军事训练。作为大学生服兵役的替代品,终于以法律的形式正式走进大学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