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茅山派在修道界,可是一等一的大派,他们派中都只有真人境的修道者,那其他门派怕也好不到哪儿去。
故此,成仙了道,在这个时代不过是一幻想罢了!
想罢。
看了两鬼片刻,知道不能再给他们增加实力,不然就弄巧成拙的方阳,现在想的是给他们找一个寄身之所。
看了看身上之物,一笑,方阳一顿手中竹杖:“你们以后就寄身于这竹杖之中,潜心修炼,有事我自会通知你们!”
闻言。
拱手,恭敬行礼,两鬼立马化成两道青烟,没入方阳手中竹杖之内。
见此,方阳起身,身形没入黑暗之中。
……
第二日。
告别热情挽留的村长和前来道谢的老妪、阿文,在村长家休息一晚的方阳,拄着竹杖,离开村子。
继续前行。
知道方阳是游方道士后,村长告诉方阳,在这村子的后面,还有一村子。
按村长所说,村子后面有一条沿山小路,顺着小路一直往前,越过几座山后就到了。
但由于路途过远,两村交往不多,所以这路可以说就是一条小径,甚至许多地方都没有路,完全就是现走现开。
而方阳现在,就是准备去村长所说的那村子看看。
顺着小路一路前行。
走了没多久,前方就已经没路,只剩杂乱的荒草。
见此,方阳纵身一跃,脚下轻点,身子在树梢掠行,按照下方隐隐约约的小路痕迹而去。
身为先天宗师的他,自然不会像村民一般,真的去劈荆开路,浪费时间。
哪知。
刚走没多久,身在半空的方阳突然听得手中竹杖中传来阿三的声音:“主人,我们还是不要去那村子了吧!”
嗯?
眉头一皱,知道这其中必定有问题的方阳,落下,站于林中一巨石之上。
一顿竹杖。
只见,一道青烟瞬间自竹杖中冒出,落在方阳身前,扭曲变化,显出阿三的模样。
“拜见主人!”
一出来,阿三就向方阳行了一礼。
“不必多礼!”
轻轻抬手,方阳看着阿三,“你刚才说不要去那村子,可是因为那村子有什么古怪?”
闻言。
不敢隐瞒,阿三恭敬道:“主人,那村子有神护着,方圆五十里内无有鬼怪敢进村冒犯,故此,我们不敢进入!”
“神?”
眉头一挑,方阳立马就知道这所谓的神有问题,这个时代,修道者修炼都如此困难,更别说是走神道的神了。
根本就不可能。
故此。
方阳立马问道:“你可知那神是如何来的?底细如何?”
摇摇头。
阿三一脸为难:“主人,我只知道这神是十年前到的那村子,他一到,那村子方圆五十里之内的鬼怪就都被驱赶出来。结果,有不服的恶鬼集结人手前去生事,但一进村就再也没有出来,闹出了很大的动静。
如此,我才知道了那里有一个神存在,从此不敢踏入一步。所以,对他的底细,我是一点也不知道。”
点点头,知道阿三什么也不知道的方阳,也不再多问。
将阿三收入竹杖后,他继续前行,准备去那村子一观。
原本,去不去都无所谓,但现在知道了那里有一个神,被勾起好奇心的他,那就非去不可了。
感觉到方阳前往的方向,竹杖中的阿三和阿四,对视一眼,皆是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担忧,在他们看来,那可是一尊神灵啊!
方阳这样过去,他身为人可能没事,可他们两是鬼,若是一个不小心,惹恼了那神,被那神给打的烟消云散,只怕他们哭都没地方哭。
迅速掠行,不多时,站于树梢的方阳,凝神看着山下一不大的村子。
这村子,毫无奇特之处,与一般的村子别无二致。
唯一的区别,便是村子上方,笼罩着的一股淡黄色气体。
这种气体,一般人是看不见的,但在方阳眼中却是分毫毕现。
看了片刻,毫无发现。
提高心中警惕,方阳往村子而去。
这种气体他从未见过,鬼物的乃是黑色气体,芭蕉精的乃是绿色气体,这种气体他却是第一次见,小心驶得万年船,由不得他不小心行事。
到得村口。
还没进村,当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村口一棵数人合抱粗,高达十数丈的樟树!
樟树,在民间传说中,乃是有灵的灵树,能保村子安宁。人们奉樟树为神树,成为地方保护神或家族祖先的化身,祭树避灾或寄名樟树是重要的民俗之一,祈求风调雨顺、六畜兴旺、健康长寿。
其中,最常见也最为人们重视的,就是认樟树为樟树老爷或者樟树娘娘。
事先选择一个初一、十五的吉祥日,将孩子的姓名和生辰八字写在红纸上,藏在孩子的胸口衣服内,一大早由父母或长辈抱着孩子,在树脚下摆上酒菜饭等供品,摆完供品之后,点燃两根红烛,宣读写在红纸上的“认娘书”,拜认樟树为娘,祈祷樟树老娘对孩子多加关照,使孩子勿生百病、日夜成长等等,然后将红纸或贴或挂在所要拜认的樟树上。
再烧黄表纸,再拜几拜,撤回供品,仪式结束。
拜认樟树娘娘以后,就如签下生死契约,孩子对待樟树就要像对待生身父母一样,孩子生日或四时八节,都要用香烛祭拜。过去春节时,孩子也需要给樟树娘娘拜年,为它贴上春联挂上彩灯。
这种礼节,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逐渐淡化而自行结束。
更有趣的是,有些大户人家若生女婴,也会在家中庭院栽樟树一棵,女儿到待嫁年龄时,樟树也长成。媒婆在院外只要看到此树,便知该家有待嫁姑娘,便可来提亲。女儿出嫁时,家人要将树砍掉,做成两个大箱子,并放入丝绸,作为嫁妆,取“两厢厮守(两箱丝绸)”之意。
而眼前的这棵樟树,上面贴满了各种红纸、白纸,写着生辰八字,各种心愿,且在树根处的泥土上,插满了燃尽的蜡烛、清香。
上前,仔细看了看,并未发现这樟树有何奇怪之处后,方阳便初步将这樟树从自己的怀疑名单中剔除。
看来,村子上方的淡黄色气体,不是这樟树发出。
摇摇头,走过樟树,进入村子。
刚一进入,走不多久,便见一群村民正围在村中祠堂大门处,聊天说笑。
见此。
为了打探清楚这所谓的神的底细,方阳立马上前几步,作了个道稽:“贫道见过诸位施主!”
闻言。
村民立马转头,看向方阳,‘道长客气了’,‘道长快坐’……问好声紧接着响起,一大娘还热情的请方阳坐下。
“我们这山高路远,偏僻异常,道长怎得会来此?”
请方阳坐下后,大娘笑看着方阳,开口询问。
农村的大娘大妈就是这样,也不怕生,经常第一次见面就会问长问短,这属于一种热情的表现。
闻言。
方阳笑了笑:“贫道偶然听闻,贵宝地有一灵验异常的神灵,故此,慕名前来,失礼之处还望恕罪!”
“哎!”
见方阳如此说来,这大娘忙摆了摆手,“道长这是哪里话,什么失礼不失礼的,您到我们这小地方来,那就是贵客!”
说着,这大娘原本想伸手往祠堂里指,但这手抬到一半她却又突然放下,冲方阳努了努嘴,向祠堂里面示意了一下:“娘娘就在里面!”
“娘娘?”
话音一落。
见方阳皱眉,另一村民忙在一旁说着:“娘娘就是我们村供奉的神灵,保佑我们村风调雨顺,不受邪魅侵扰!”
点点头。
方阳转头往祠堂一侧看去。
这祠堂正对大门的墙壁上,画着一身穿金甲的将军,按村民的说法,这画像乃是村子的老祖宗,原是宋朝时的人一员大将。
因被人诬陷而丢官去职位,举家搬迁此地,多年下来,便形成了这个村子。
而在画像的左右两边,摆放着数不清的灵位,乃是村中逝世的先人。
至于方阳看向的祠堂大门左边墙壁前,却是有着一神龛,龛中乃是一牌位,牌位上的字却是看之不清,而在神龛前,则是摆放着一张供桌。
桌上有着一被红布盖着的东西。
看着在清香缭绕下的牌位,方阳眉头大皱,仔细看了看后,他并没有在这牌位上看出任何鬼物或是妖物的踪影。
难道,这假扮神灵的东西,道行这么高?
自己竟然一点也看不出来?
眼睛一转,方阳不再看着这牌位,反而故意大喇喇的伸手指着这神龛中的牌位,对一旁的大娘道:“大娘,不知道这神龛中的牌位,可就是那神?”
“别瞎指,要遭报应的!”
见此,大娘忙将方阳的指着的手给压下,小心的看了看那牌位后,这才小声说着,“道长,您可不能对神无礼啊!娘娘可灵的很,要是被她老人家知道了,你就惨了!还好,现在娘娘在仙山修炼,不在此处,不然……”
说到此处,这大娘没在往下说。
“仙山修炼?”
闻言,方阳略微一想后,点点头,看来这所谓的神不在此处,难怪自己在这牌位上看不到这所谓的神。
想罢。
方阳问道:“大娘,那不知道这娘娘是在哪座仙山修行啊?”
“这我们就不知道了!”
摇摇头,大娘笑道,“这娘娘是神,高高在上的,我们凡人哪里知道娘娘去哪儿了!”
“也是这个理!”
闻言,方阳顺着大娘的话附和一声,但紧接着他故意做出一副好奇的样子,“既然你们不知道娘娘在何处仙山修行,那你们若是有急事,一时之间岂非联系不上娘娘?延误大事?”
哪知,方阳刚说完。
就见在场的村民皆是笑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