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谋出路

战国野心家 最后一个名 1993 字 10个月前

人,要活着才能成长。

若是死了,便什么都没了。

愚钝,可以是真的,也可以是假的,甚至可以是内心明镜一样却在表面上装出一副什么都不懂的模样。

然而愚钝、没有雄心、乐而忘志,却能活下去,并且似乎是活下去的唯一办法。

既然如此,那么真的愚钝、假的愚钝、亦或是内心明镜一样却在表面装出不懂的愚钝,又有什么区别?

如果公子疆的成长最终也只能没有雄心、必须没有雄心、不准有雄心,那么还不如直接就立最没有雄心的儿子。

雄心,是好的。

但那需要生在邯郸安邑临淄郢都的宫室中。

生于商丘,生于此世,那可以被称赞的雄心,是最没有用的东西。

是要命的品性。

许久,子田收回了空洞的目光,问身边的亲信道:“你说,墨家所谓的选贤人为天子,将来会是怎般模样?”

亲信道:“观滕侯、薛侯、郯侯也知矣。”

子田哈哈大笑道:“墨家自称慕禹,继承大禹之志。禹夏立、我商灭之、周人兴而伐我,如今又有称慕承禹志的墨家崛起,这倒有趣。”

“齐国田氏,找了更远的事,以黄帝炎帝之争说起,可又有什么用?炎黄二帝,固在禹前,却又有何用?”

“桑林社尚且还有大禹所铸之鼎,我倒是想要邀墨家众人来祭禹。只可惜墨家以为越国之涂山为涂山,却不认宋地之涂山为涂山。”

听子田这样一说,亲信满满地听出了其中的谄媚之意中包含的无奈。

周有三恪,夏虞商皆有祭祀,可要到了一国之君想的只剩下做三恪的地步,这里面又包含了多少的无奈和无力?

桑林社之鼎,那是武王伐纣留给商裔之宋的,若真的邀墨家来祭鼎,其中的含义不言自明。

然而亲信却道:“君上,只怕墨家不要三恪。都言商汤灭夏、武王伐纣,是为革变天命。可革命二字,于墨家词义中,却不是这个意思。”

“他们不需要也不想要革变天命,因为……墨家‘非命’。”

“君上应该也曾知道当年墨家和杨朱列御寇等人的‘力命之辩’,绵延十年,墨家坚信世上无命,即便有,力能改命。”

“他们靠的是力,暴力的力。”

子田长叹道:“暴力,是啊,暴力。”

“昔年姜尚攻朝歌,也曾占卜而凶,靠的也是暴力。但武王听闻天命之后,心忧胆颤,三日不眠,不久病去。自那时起,上帝非上帝,天命非天命。墨家这是准备连天命这个名义都不要了啊。”

亲信道:“君上既然已经决议立公子辟兵为太子,为何不想的更长远些?滕侯薛侯已和庶民平等,可真的平等了吗?”

“如今天下,有素封之君、有实封之君。君上,若为家族所虑,就该想的更远一些。”

“您立公子辟兵为太子,那就是没想着还继续做实封之君。既如此,何不做素封之君?”

实封之君,就是真正有封地、依靠土地的劳役地租所盘剥的人。

素封之君,就是没有封地,但却拥有财富,依靠工商利息利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