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商贾新风

战国野心家 最后一个名 3367 字 10个月前

为此,中山国愿意拿出食盐专营、土地购买、售卖魏国贵族占据的土地等等政策,以求能够或许足够的资金支持。

这是暴利。

几乎是传言刚出,陶丘的商人就轰动起来,纷纷打听这件事是真是假。

有人说这是绝对正确的,说是乐舒之子代替中山君亲口说的。那乐舒是谁?可是当年率领中山国军队杀死了魏相翟璜之子的人,虽说后来被中山君烹杀,但是其子在中山国的地位显然不低。

有人则认为再需要观望,投资有风险,入行需谨慎,万一中山国复国失败,自己的这些钱可等于是全都打了水漂。

可也有人觉得,富贵险中求,就像是赌玉石一样,当年若是卞和手里那块玉还是顽石的时候就花钱买下,如今和氏璧在自己手中,获利何止万倍?等到中山国复国都已成功,那还能有什么利润可言?

还有一些人,则是盯着那些之前就和墨家合作多次的商人,心想只要他们入股,自己就入,这干涉各国内政虽说之前没干过,但确实“奇货可居”,一旦成功那就是获利百倍不止。

万一这中山国事像是去岁阳禺的金矿一样,到时候岂不是悔死?这些入股的票据只要不丢,就能传给子孙。

贵族有封地,商人如有股份票据,那也算得上是“素封”之家了。

而今日,墨家的市贾豚“恰好”来到了陶丘,市贾豚主管金行,世人皆知,而且又是墨家的高层人物,人们纷纷想要知道墨家对此是什么态度。

然而市贾豚对此的发言,听上去模棱两可。

只说,墨家以墨家的道义与天志为最高规矩准则,符合人民得利、天下财富总和增加的,就支持。不符合的,就反对。

又说中山国事,如果只是复国,墨家不支持也不反对。但是如果能够行一些能够让民众得利的政策,若魏能实行就支持魏的行为,因为这符合于义;如果中山国复国能够实行让民众得利的政策,就支持中山复国,因为这符合于义。

至于墨家到底是支持还是不支持……却语焉不详。

然而,很多人却听出了墨家的意思,因为之前的一些传闻中,有一条是商人们不是很关心的——有传言说,中山君失国之后痛定思痛,总结了为什么失国的道理,并且决定痛改前非。

这个传闻在今日之前,商人们并不感兴趣。自己又不在中山国,你是不是痛定思痛和我们没关系,我们只要盈利即可。

可随着市贾豚今日出面说了这么一番话,前几日这个最不受商人关注的传言,立刻变得价值连城。

市贾豚什么都没说,可却什么都说了,这明摆着是墨家是默许中山复国的。

而且赵国内乱、楚国发动对陈蔡的反击、吴起入秦等等一系列的事,都让商人觉得这一次投资大有可为:魏国要完,就算不完也是半残,中山复国之事只要有钱,恐怕就要成功。

墨家只要同意一部分贷款支持,中山复国之事在乐池看来就算是已经成功了大半。

如今赵国内乱在即,魏国一旦干涉,中山国复国之事就算是十拿九稳。

至于说和中山国的一些协定,乐池的级别并不够,但是适根本不在乎中山国国君复国之后是否守信。

从魏国的领土上复国、被夹在赵国领土之间、衡水距离邯郸不过数百里距离、距离燕国的都城也不远。

除了坚守非攻之义外,中山国的出路很少,唯一可能会支持的也就是楚国,但是距离太远最多来点嘴上的支持。

况且这一次适要拉动天下的豪商一起进行风险投资,敢不支持,这些商人们会迸发出让各国国君恐惧的力量——不承认资本要求的国君商人就会想办法推翻他,而公族那么多人,中山桓公不想当被资本承认的国君,有的是人抢着当。

后果可能就是各个大国的国君开始警惕商人的力量,实行对商人严禁的政策,这样一来就等于把天下的资本都逼到了泗上那边。资本没有腿,可是商人却有腿,他们会有脚投票去支持哪边。

适已经和乐池进行了接触,剩下的事,就可以派遣墨家的全权代表前往中山国。

一则进行军事援助,二则也是和中山君谈各种条件。

…………

月余之后,天下之中的陶丘。

来自洛邑、安邑、临淄甚至楚国的大商人,都聚集在一处宽阔的庭院之内,许多人交头接耳。

从墨家在泗上开始扎根、开始利用免税等条件开拓越国、楚国甚至百越等地的市场后,陶丘就已经汇聚了天下各地的投机商人。

一种新型的股份制公司的模式已经在泗上和陶丘出现,许多墨家牵头的泗上之外的公司,已经开始盈利,许多人将大笔的钱投入进来。

不是不能投入到别处,而是别处利润不高。

开放了土地买卖的,也就是泗上附近的一片区域,宋国的土地已经开始兼并,大量的失地者逃亡泗上或是开垦或是做工,原本宋国的一些小贵族摇身一变成为了经营性的土地主,商人就算想要购买土地盈利却也很难有出售的。

至于别处,购置田产还好,可要是购置土地经营,实在是没有太多利润。除非靠近济水、泗水、菏水、沂水等河流,购买土地吸引逃亡农夫,轮换着种植靛草、棉花、土豆、粮食之类,可以就近销售,否则别处的土地且不说不准买卖只能分封,便是买到手利润也不高。

但是诸如越国的土地、百越蛮荒之地的专营垄断贸易、船运贸易、蔗糖贸易这些,墨家都是开放允许天下商人投资的,这些贸易每年获利极多。

尤其是一些人开始在珠江口筑城,在那里抓获百越、南海一代的民族作为耕种开垦的类似于“奴隶”,依靠船运将许多泗上等地需求的茶叶、蔗糖以及一些热带才有的香料运送回来谋取利益。

伴随着玻璃等一些奢侈品的生产,珠玉为上币的习惯也逐渐出现了改变。